卢克索距开罗南670公里的尼罗河畔,它是埃及历史文化名城。卢克索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卡纳克神庙,我们最先了解它的是70年代出品的英国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记得当时看到银幕中出现根根巨大的圆柱时非常惊讶、好奇。
我们是坐列车去卢克索的,这趟列车是专供外国人乘坐的,一个包厢两张床,虽没有国内软卧舒适,但房内有洗漱设施。到达车站时将近下午七点,这段时间正逢穆斯林斋月,即太阳出来就禁食,真是同情导游和司机硬是奔波了500公里,不要说吃饭连一口水都不能喝,此时路边饭摊上早就坐满了马上可以用餐的穆斯林兄弟,他们见我们经过时既好客又热情地打招呼,并邀请我们一起用餐。导游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信徒,他归纳了斋月有五大利处,大概意思是:这是真主的要求,我们服从是表示对真主的尊重,让肠胃适当休息有利健康和排毒,还有类似忆苦思甜的话题。
在月台上我们还遇见四位年轻同胞,两位来自东北,现在尼日利亚援外,一位来自北京,一位来自浙江,他们是通过“穷游网”跟帖汇聚在一起的背包族,真羡慕他们的年轻、胆量和能力。他们告诉我昨晚也参加了夜游尼罗河的项目,每张船票是150埃镑,天哪!我们每人可是交了65美元。将近三分之二的钱财落入导游的腰包,真有点太狠心了吧,真主!
十一年没有下过雨,想象中的城市必定是焦黄一片、毫无生机,其实则不然,卢克索的绿化做得非常好,甚至超过开罗,真要归功母亲河从边上流过。
在现今,卢克索的古建筑群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神庙。该建筑完成于4000多年前的新王朝拉姆西斯三世时期,经过历代修缮扩建,占地达33公顷。它的殿堂占地达5000平方米,有134根圆柱高耸入天,其中最中间的12根高21米,5人不能合抱,通体遍布精美浮雕。据记载400余年前,第一个走入这“多柱大厅”的欧洲探险家在烈日下惊呆了:“我走进去,一眼看到整行整列的巨大圆柱,还以为自己在做梦!”
过去卢克索神庙与卡纳克神庙之间有斯芬克斯神道相连,他两距离仅一公里。卢克索神庙的正门原有2根方尖碑,现在仅存一根,右侧的方尖碑现在立于巴黎的协和广场之上,这是埃及送给法国的厚礼。整个建筑群中,包括大小神殿20余座。院内有高44米,宽131米的塔门。大柱厅宽102米,深53米,其中共有134根巨型石柱,其中最大的12根高23米,遗憾的是面对残垣断壁大多只能凭想象发挥了。
据考古学家估计,约有500座古墓散布在卢克索地区,仅尼罗河西岸著名的“帝王谷”就有64座帝王陵墓,现有17所对外开放。如今,每年都有几十万游客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埃及人常说:“没有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
(彭兆丰/文 北京社会科学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