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风采
    耕耘园

    闲话铜汤壶

    作者:  编辑:  来源:舒舍   日期:2009-04-08  阅读:

    从上古时代人类发明了燧木取火的方法以后,只要烧起一堆火,不但不怕严寒冻坏身体,火光能驱走野兽带来安全,还可以把食物化生成熟。过后为保持居室的清洁和安全,便有了火炉的诞生。笨重的火炉不能随身携带,如果出门,如何取暖呢?经改良,在火炉外面罩上一个竹编的小篮子,以免烫手和烧坏衣物。到了唐、宋时期,我们的老祖宗发明的所谓“红泥小火炉”便是铜汤壶的前身。

    铜汤壶又称汤婆子、水龟。在抗日战争时期,仅仅少数有钱人由沪杭带回来。当初见了这个团团活像乌龟不知何用的东西,觉得很新鲜。后来,温州也有了这种暖身子的铜汤壶。温州人手巧,模仿力又强,不久便有了仿制品,市场上渐渐多了起来。当时像我们这等中产人家“赶时髦”也购买使用。但铜汤壶大多是用锡制作,因锡器过重又会发黑擦洗不易,后改用白铜的或镀镍的。这扁圆形的“水龟”背上有小口,小口用螺旋塞塞住以免水流出来,小口的两边有一弓型小手可提,外面有用毛线编的外套或用绒布做的套子。宋大文豪苏东坡给杨君素信上说:“送暖脚铜罐一枚,每夜热汤注满,塞其口,仍以布单裹之,可以达旦不冷”。所以热水壶在宋代已经流行了。到了明朝,除了铜汤壶又发明了铜火笼,用途与铜汤壶相同,所不同的是火笼里装的是燃烧的木炭不是水,火笼盖上凿有纵横整齐的圆洞(洞大如蚕豆以散发热能)。明人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五回里:“一顶大轿,四顶小轿,排军喝路,轿内安放铜火踏(即火笼)”。

    铜汤壶作为日用品,更为南方江浙一带所重,尤其是老年人,白天暖手,晚间焐被窝子。虽进入二十一世纪科技时代,这些寒冬取暖如铜汤壶、火笼、火盆等老古董已经被电热毯、电热水袋、电暖器、冷暖空调所取代,但铜汤壶并没有绝迹,因为有其实用和怀旧的一面。你听过一首《铜汤壶》的民谣吗?其中一段是这样的:“黄铜汤壶亮堂堂,灌进开水烫得慌;婆婆给我加布套,抱在怀里暖洋洋”。

    顺带说说,也有用陶瓷制的“汤壶”,它不是用于取暖而是用来撒尿的尿壶,其状仿佛。在江苏宜兴蜀山地方这种尿壶叫“赵文华”。“赵”何许人也?怎会成为尿壶的代名词?原来,赵文华是明朝奸臣严嵩的干儿子,为了讨好干爹,他叫人特地制作一把玉质尿壶,并在壶尿筒里镌刻“赵文华”三字,一来表忠心,二来让严嵩牢记尿壶系他所赠。后此事传了出去,百姓痛恨贪官污吏,便把尿壶叫做“赵文华”了。

    (作者 舒舍 《墨池》2009年第一期)

    上一条:怀念陈竺同老师

    下一条:我心目中的苏渊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