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风采
    耕耘园

    读《瓯风》新刊

    作者:  编辑:  来源:温州都市报   日期:2010-09-27  阅读:

    在人世间,个人会过去,时间会流逝,只余下历史,可谁会去发掘、记忆它呢?有人说历史不会重演,也有人会反问,那我们何必记住它。许多人事会反复在我们的谈笑中,又有无数人事稍纵即逝,永远湮灭,即使近在咫尺的小小城市中。在温州我们记住了多少,又忘掉了多少?最近温州出现了一本《瓯风》(新刊)。刊名沿用七十多年前刘绍宽、王理孚、黄式苏、高谊、梅冷生、陈仲陶、池志澂、林损、孙延钊、李笠、李孟楚、宋慈抱、陈谧、陈淮、张杨、林庆云、夏承焘等一批温州文化人发起创办的瓯风社出版的文化学术刊物《瓯风》。现在加“新刊”两字以示区别。当年《瓯风》发售远至上海、南京等地。文化大家孙诒让《顾亭林诗校志》、陈介石《老子发微》、宋恕《六斋剩稿》等乡邦名家遗著皆首发于此;林损《伦理正名论》等文面世,亦传诵一时。《浙江省图书馆馆刊》评点曰:“快读一过,辄觉内容美富,诚不负东南文物旧邦。”人活着首要衣食住行,可活着仅仅为此?

    现在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图书出版策划中心出版《瓯风》(新刊),其中写到董每戡,他是温州走出来的戏剧大家,也是历经坎坷的革命战士,但他奋斗历程却少为人知。新刊刊有其哲嗣撰写的《我的父亲董每戡》。而伍叔傥已无人知晓,虽然他故去并不长久。这位胡适的学生,曾与傅斯年、杨振声、俞平伯、罗常培、许德珩、罗家伦、顾颉刚或同班、或同科或同届的北大学子就是温州人。《倜傥人生》的作者掌握了许多材料,发而为文,洋洋洒洒,写尽了这位学人的真性情。

    大学者我们尚且所知甚少,更何况芸芸众生。《卓如》写晚清民初江浙一带颇有名的戏曲家洪炳文之孙女、当时瑞安最耀眼的美人卓如与她的初恋情人的遭际,反映了海峡两岸多少人的悲欢离合!卓如的遭遇既特殊又逃不出普遍的命运。她属于“资产阶级和封建大家庭”的小姐,为了想安全地活着,只好下嫁根正苗红的无产阶级一分子的工人,而把对旧日情人的情愫埋葬。而她的旧情人却从淮海战场的死尸堆中爬出,又经历了怎样的风雨人生?

    刊中还有宋美龄为温州人郑曼青书画特展目录写的序,以及金溟若的《追念鲁迅》。宋美龄为蒋介石夫人,现在时移世异。“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而为其父金嵘轩所不齿的金溟若我们又当如何看待?金溟若与周作人一样在祖国呼吸存亡之际,背叛了祖国,背叛了受难的人民,其人其文可等量齐观吗?有人认为人文当一致;又有人认为不要以人废言,读者意向如何?我们不妨读读新刊《瓯风》。

    往事如烟,人死灯灭?若是,何必清明祭扫。“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文化的进承与此义有点仿佛吧?

    (瞿光辉/文 《温州都市报》20100927/来源)

    0

    上一条:缅怀夏承焘老师

    下一条:番、蕃、藩三字简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