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温籍学者薛季宣的近体五律颇多佳作,《木兰将军祠》一首尤引人注目。诗云:“人怯西山种,谁知掌上身。猪羊刀霍霍,车马道辚辚。幕府开娘子,旗常纪乱臣。梦回清镜对,千古茜裙新。”当是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作者任鄂州武昌县令(今湖北鄂城)时作。
木兰将军祠,在黄州黄冈县(今属湖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黄州黄冈县》:“木兰山,在县西一百二十里,旧废,县取此山为名。今有庙,在木兰乡。”《明一统志•黄州府•祠庙》:“木兰庙,在木兰山下,有忠烈庙。庙后有冢。相传为木兰将军,盖朱氏女,代父西征者。”
该诗起联说,谁会想到令人畏怯的威武将军,却原来是娉婷女儿之身。西山种,谓将门之后。西山即山西。古谓华山以西地区多出名将。《汉书•赵充国传赞》:“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掌上身,称美女子体态轻盈,可见杜牧《遣怀》“楚腰纤细掌中轻”。二联概括木兰万里征战和凯旋归来的情景。
猪羊刀霍霍,可见《木兰诗》“磨刀霍霍向猪羊”。三联称美木兰以将军开府(成立府署,自选僚属)理事,为国良臣。旗常,王侯旗帜。乱臣,治臣,以“乱”为“治”,反训取义。结联是瞻望神龛内供奉的木兰塑像而引起的联想,充满景仰之情。
清镜对,《木兰诗》有“对镜贴花黄”句。此言木兰常想还归自己的女儿之身,对镜梳妆,但只能托之梦里,故说“梦回”。千古茜裙(绛红色裙子)新,言其女英雄风采千古如新。
全篇深含赞美,歌咏木兰将军以女子从戎御侮建立功勋的英雄业绩,她的义烈风范至今尤为人们传诵。诗写得好,而题下小序更具意义,照录如下:“闻周黄冈葺木兰将军祠,不详其意。读杜牧之集,乃知唐世齐安已祠木兰。用乐府诗考之,其“关山度若飞”之句,与今黄之关山偶合,不必真在黄也。按诗,木兰边郡女,代父征役,定在何许?‘黄河、黑山’,政是北伐。观其叙事,似燕魏北齐间人,名号官称又颇差异。但燕魏北齐,实未尝有可汗之名;魏齐勋官未备,唐始十二级,而天子有天可汗之号;如“兵帖、将军、尚书郎”之类,皆南北以还官书通语。拟乐府诗,唐人拟作;然其词意质朴,不加藻缋,自有迈往不群之气,真北朝人语也。要之,古者妇人往往有猛士风烈,顾今丈夫曾不如一女子,可为扼腕!木兰以一女子,勋业不大显,数百年后犹血食江上,祠敝而复葺,似不偶然。感此而作。”
序文卓有见解,极具学术价值。关于《木兰诗》的产生时代及作者,自北宋以还,异说纷纭。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称“古《木兰诗》”,《梁鼓角横吹曲叙》“按歌辞有《木兰》一曲,不知起于何代也”,同卷《木兰诗》题下引南朝陈僧智匠《古今乐录》曰“木兰不知名”。宋彭叔夏《文苑英华辨证》:“按刘氏次庄、郭氏《乐府》并云‘古词’,无姓名。”皆甚略。
薛季宣此序提出以下五点看法:(1)言木兰边郡女,代父征役,而不必真为黄冈人。(2)为北朝人的作品。观其叙事,似燕魏(燕指十六国中的前燕、后燕、南燕、北燕,魏指北魏)北齐间人作。(3)诗中所言“兵帖、将军、尚书郎”之类,皆南北朝以来官书通语。(4)全篇词意质朴,气格矫健(迈往不群之气),信是北朝人的语言风格。(5)勋官十二转(级),为唐时官制,魏齐未备。北朝亦未有“可汗”之名,唐始有“天可汗”之号(《唐会要》“贞观四年,诸蕃君长诣阙,请太宗为天可汗”)。这些意见都精确可据。惟定格为“拟乐府诗,唐人拟作”,即谓唐人仿乐府诗而作,虽其语气亦在疑似之间,尚把握欠准。
今按:木兰必实有其人,约当是北魏、北齐间人。唐人除杜牧有诗咏之外,白居易《戏题木兰花》亦云“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然其姓名、里贯、事迹均未详,后世各种记述,都出于民间传说和文学故事,如云姓花、姓朱、姓魏、姓木等,均无确证。
现今研究认为:《木兰诗》为北朝乐府民歌,一些辞句经过唐人修饰。总的来说,薛序的精要论述,比稍后程大昌《演繁露•木兰》及赵与时《宾退录》的记述要精辟详确。所以,薛季宣的《木兰将军祠》序,是自《乐府诗集》后有关《木兰诗》研究的一篇重要文献,值得我们重视。但可惜的是,它却被尘封被埋没了,近今出版的有关论著和中国文学史著作都未见援及薛氏之说,这确实令人遗憾。
(陈增杰/文 温州日报20130606/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