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旅行家鲍威尔说:“就算整个尼泊尔都不在了,只要巴德岗还在,就值得你飞越半个地球来看它。”
何为巴德岗?巴德岗竟有那么大的魅力?巴德岗位于加德满都以东14公里,是加德满都谷地三大城市之一、尼泊尔中世纪建筑和艺术的发源地。早在15世纪前加德满都分裂成了三个国家,分别是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岗。三个国王原本是亲兄弟,老国王死后,儿子们便各据一方分庭抗礼。不过,这样的格局却让尼泊尔的文化艺术因竞争得以繁荣,各个国王倾其所有建造各自富丽堂皇的皇宫广场,从而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加德满都
鲍威尔的话固然有道理,但现在看来,保持基本完好的三个杜巴(皇宫)广场中,最平易可亲且最繁华的应该是加德满都的杜巴广场,因为这里建都时间最长,规模也最大。它不愧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广场之一。如果没到过这里,你无法想象这个广场有多么引人入胜。千百年来历代王朝的君主在这里兴建自己理想的宫殿和庙宇。广场上总共有五十座以上的寺庙和宫殿,囊括了尼泊尔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之间的古代建筑。正是这一座又一座精美的宫殿和神庙,形成了独特的尼泊尔宗教和民族文化特色。1979年杜巴广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整个广场就是一个开放的博物馆,置身其间,仿佛回到了中世纪。新皇宫、老皇宫各自占有显眼的位置,纳垃扬神庙、湿婆神庙和湿婆-巴瓦娣神庙高低错落,普垃塔布马垃国王雕像既威武又慈祥,而哈努曼猴神宫、库里须那寺更显得古色古香。风格各异的建筑物真个令人目不暇接。这里的寺庙在外观上与我国的有较大区别,都是砖木结构,呈正方形状,显得比较小巧玲珑。每座屋顶都像撑着的方角太阳伞,远远望去,层层迭迭煞是好看。砖墙和屋顶均为红色,木质横梁和窗棂均为黑色,这种搭配成了建筑物的标志性色彩。最吸引眼球的是窗棂上的木雕刻,如果是神像、动物则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如果是花卉、图案则栩栩如生、错落有致,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广场上有数千羽鸽子与游客友好相处,只要你手中有些食物,这些小精灵便毫无顾忌地总跟随着你行走。有许多寺庙门口的石阶上坐着不同年纪的当地人,无所事事地在晒太阳,其中不乏掺杂浓妆艳抹的苦行者。我也很喜欢广场周边的小巷,两米多宽的弄堂,黑黑的石子路两旁纯木结构的两层商店里,展示的全是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小工艺品,其中项链、挂件、手镯、木雕、造型独特的弯刀,物美价廉。汉语与人民币在这里通行无阻,此时的感觉好像是在西藏的一座老城里观光。导游说尼泊尔传统上是个自给自足的农耕国家,自古以来人们不善从商,也羞于从商,所以这些商店的老板几乎都是印度人或我国西藏人。


寺庙屋顶都像撑着的方角太阳伞,层层迭迭煞是好看
在杜巴广场上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活女神库玛丽。敬奉女神是尼泊尔人的一种风俗,据说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传承至今的奇观。自马拉王朝开始,人们认为“活女神”能保佑尼泊尔国王和人民,给人们带来和平和繁荣。挑选女神要求非常严格,候选的女童必须是释伽家族4—5岁的幼女,身体极为健康、从未生病、流血,身上没有任何斑点。同时具备32种特征的女童才能进入角逐。最后胜出的候选人被集中到一个黑暗的房间,里面摆放了108个面目可憎的水牛头,男人们戴着可怕的面具,一边跳舞,一边发出恐怖的声音。黑房里始终保持平静的女童就是库玛丽 。待到女神十二、三岁后,随着青春期月经到来,她的历史任务便算完成,由新选出的女神接替。失去女神光环的女童,一旦走下神坛,她的生活立即变得现实而悲凉:尼泊尔人们有一种迷信的说法是,任何男子只要与前任女神结婚,会在六个月内遭遇不幸。虽然这种说法十分荒诞,但人们宁愿信其有,于是,曾经风光一时的女神最后只落得抑郁终生。
女神庙是一座三层红砖建筑,庭院被精工细雕的木制阳台和窗户团团围住。那天游览,女神庙三层楼正中敞开的窗户间,突然出现一位用红色和黄色颜料在额头上画着极富宗教意义的图案、在眼周描上浓重黑色眼线的标致小姑娘,身着一套华丽的传统红色服饰,并佩戴着库玛丽代代相传的繁琐挂饰。女神虽然面部毫无表情,露面也只有短短的五分钟而已,但还是透出非凡的妩媚和端庄。这届女神现年7岁,我当时感觉她比真实年龄大了许多,因为看她的整体显得比较成熟、老成,这大概是她受的特殊教育同时笼罩着神秘的光环所致吧。
博卡拉
尼泊尔是个典型的高山之国,北面与我国接壤的喜马拉雅山脉海拔七、八千米,南面与印度接壤海拔才七十米,一边倒的斜坡地形。博卡拉市位于尼泊尔中部喜马拉雅山南坡山麓的河谷上,东距加德满都约200公里。汽车在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中盘旋,心惊肉跳中足足颠簸了七个小时。

博卡拉湖
奇怪的是,接近博卡拉的郊区,散落者一些类似别墅的豪宅,其建筑风格与当地民居截然不同,颇有欧美风范。尼泊尔是世界上少有几个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当地居民不会有如此富裕。经导游一番解说才恍然大悟,原来此地叫廓尔克,这里自古民风彪悍,老百姓个个英勇善战。尼泊尔曾是英国殖民地,多年前英国皇家外籍雇佣军在这里招了很多廓尔克人,这些随身佩戴着廓尔克弯刀的军人为英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乃至现在英国每年仍然定向在这里征用300名雇佣军。这些军人退伍后有些定居英国,有些则携佣金回乡建房、娶妻、颐养天年。
博卡拉是世界各国旅行者公认的“徒步天堂”。安娜普纳山脉在2000米到4000米的区域有一系列不同难度的山区健行路线,可以欣赏喜马拉雅山脉壮丽景色,所以世界上每年有超过5万登山爱好者前往这里体验徒步的乐趣。我们一行早就过了有超负荷体力又能经受刺激和风险的年龄,谁都不敢妄为,任凭旅游社安排。
费瓦湖号称东方瑞士,我们一行分乘三艘小船在静静的湖面上荡漾。三位船工中一位12岁一位13岁,典型的童工。费瓦湖四面环山,周边终年不化的雪山在湖面上映出美丽的倒影,真是地上一个,水中一个。低空盘旋的水鸟,矫健多姿的身影不时闯进我照相机的镜头。湖心有一小岛,建有一座香火缭绕的印度寺庙,虔诚的信徒们排着长队在准备献礼和膜拜。在费瓦湖上我始终找不到瑞士的感觉,思来想去主要还是湖水的颜色,因为瑞士湖泊的颜色呈蓝色,和海水一样,而费瓦湖呈绿色,和杭州西湖的水一样。
观日出是到博卡拉的重头戏,清晨四点坐车上了海拔1500米的海拉阔山。山顶上此时早就聚集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其中不乏专业摄影记者,架好长枪短炮在静静等候。连绵不断的雪峰矗立在眼前,像在观看超级屏幕的3D电影,其中鱼尾峰、安娜普纳峰尤为壮观,她俩巍然屹立、挺拔俏丽,在晨曦中发散着银色的光彩。忽然间无形的彩笔首先把顶峰抹上金红色,又好似隐形的火炬把雪山之巅点燃,那金红色夺目的光彩渐渐从山尖向下慢慢延伸,蓦然间东方的天际上亮起一盏似巨型探照灯喷射出来的扇形光柱,在亮光越来越强之时,初醒的太阳终于露出了一个灿烂的小亮点,须臾间殷红的太阳喷薄而出、光芒四射,整个雪山透亮了。此时我又清楚地看到鱼尾峰的周边在冒着丝丝白烟,犹如刚蒸熟的大白馒头透着白气,定睛一瞧那是大风把积雪刮飞的奇景。附近山坡上的绿草和大树也都亮了,面前山谷里升起袅袅的炊烟,远处一条蜿蜒的河水开始波光粼粼,雪山怀抱中的博卡拉谷地又开启了全新的一天。

天际上亮起一盏似巨型探照灯喷射出来的扇形光柱
俯瞰珠峰
这是结束尼泊尔行程的前一天傍晚,导游带我们去吃最具尼泊尔风味的晚餐。餐馆设在百年前总理的私人住宅,墙上挂满家族肖像的大幅油画。虽然席间有酒有民族歌舞助兴,但对这里的饭菜我还是不敢恭维。倒是坐在边上的旅游达人、一对山西中年夫妇与我的交谈使我深受启发。他们告诉我明早要坐飞机去看珠峰,这是他俩到此的首要目的,并比喻说:到尼泊尔如果不看珠峰,就好像到印度没有看泰姬陵、到埃及没有看金字塔那样遗憾。我本来有高原不良反应,别说看珠峰,就是西藏都不敢去,如今能坐飞机俯瞰珠峰真是正中下怀,求之不得。
全世界超过8000米的高峰共14座,尼泊尔独占8座。这是尼泊尔唯一值得骄傲的资本。又是四点起床直奔机场,终于坐上第一班飞机。30多座的小飞机,只卖17张机票,因为飞机上只有17个窗户,它得保证每人拥有一个窗户。我的运气非常好,靠左边第一排的座位,这可是雅座。飞机沿喜马拉雅山脉先由西往东飞,然后掉头再从东往西飞,总共飞越20座高峰,其中8000米以上5座,7000米以上7座,剩余的是6000米以上的。期间空姐还组织游客每人去一次驾驶舱正面观看,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我起码去了四、五次驾驶室。
透过舷窗俯瞰,白雪皑皑、峰峦起伏的喜马拉雅山脉犹如银色的长龙蹁跹起舞;那银光四射的冰川,更像纯白的玉带,把群峰像兄弟姐妹似的牵引着争奇斗艳。当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图像向你扑面而来时,在震撼、激动之余,不禁由衷地感到自己的渺小;而于浩瀚的苍穹里凌驾在世界最高峰之上,心中又升腾起无比的欢欣和自豪。短短的40多分钟航程确实余意未尽,但它在我的脑海里已经刻下深深的记忆。

喜马拉雅俯瞰
纯朴自然的尼泊尔喲,多像你们国歌《百花盛开》唱的那样:
我们是个百花锦簇的花团,尼泊尔人,
领土主权从梅吉向马卡里延伸。
自然的万千财富遗产在传承,
赖于勇敢的鲜血,独立和安稳。
这大地有知识,有和平,有山峰,
我们亲爱的尼泊尔祖国永不离分。
多元种族、言语、宗教、文化集大成,
我们昌盛的国家,尼泊尔万古长生。
(彭兆丰/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