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风采
    耕耘园

    李孝光雁山诗 名章迭出

    作者:老干部工作部  编辑:  来源:温州日报   日期:2014-09-19  阅读:

    元代著名温籍诗人李孝光家在乐清雁荡山北麓的大荆镇雁东乡田岙村,他说:“予家距雁山五里近,四方客游者,或舍止吾家。吾岁率三四至山中,每一至,常如遇故人万里外。”(《始入雁山观石梁记》)于故家山水最有会心,触处感赋,无不曲尽其妙。他以丰富多姿的游记和诗词创作,塑造了雁荡山的文学形象,在中国山水文学长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除《雁山十记》外,其咏雁山古近体诗及词凡38首,名章迭出,脍炙于世。

    雁荡山以峰、岩、洞、瀑的奇特闻名。孝光世宅其下,潜心体察,出笔不同凡手。他能抓住雁荡山水的特有风貌,捕捉形象,进行生动的描摹刻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且看五古《观龙鼻水赠天柱钦上人》:“或黝如苍璧,或青如挼蓝;或树旗杠一,或覆鼎足三;或抉如怒猊,或呀如洪蚶;或如马奔踶,或如虎视眈。耸者如楼观,窽者如罃甔,仰者如箕踞,俯者如负儋。或螺髻绀目,俨雅如瞿昙;或庞眉鲐背,伛偻如老聃。矫如天女戏,卑如童子参。”连使十“或”字、十四“如”字,采用叠喻手段和错综句法,将灵岩景区龙鼻洞“尤为怪绝”的石髓奇观,写得瑰诡灵异,光怪陆离的,是神鬼斫削的“天巧”。可谓铺张扬厉,险语迭出,排比取势,曲尽形容。

    他善于渲染环境,烘托氛围,突出人的感受体验,创造独特境界,达到耸动的效果。《同靳从矩县尹宿雁山天柱院》写道:“大灵骏奔走,蛟螭改其穴。洚水缩入地,万鬼拔山出。想见风雨黑,电火上下掣。两柱峨支撑,真宰仰咋舌。遂令天行健,不复见卼臲。鬼工妙斫削,又不见剞劂。日月转半腹,避隐若两蝶。我夜卧其傍,户外白如月。开户天冥冥,岝崿立积雪。居然混沌素,元气浑不裂。”大灵,谓山川之神。两柱,指灵岩(平霞障)左天柱峰、右展旗峰。半腹,指天柱峰半腰。“避隐若两蝶”,比日月为“两蝶”,甚奇。咏夜宿灵岩天柱寺的所见所感,洚水(洪水)缩地,万鬼拔山,电火奔掣,日月避隐,一片混沌初开的状态,岝崿卼臲,营造出令人惊心动魄的巉刻之境。才思古奥,刻意琢制,用语奇崛。后段所咏,与《暮入灵岩记》“夜分又数数开南牖视之,月欲堕未堕,夜色如霜雪。诸峰相向立,俨三四老翁衣冠而偶语,独西南一柱白而身长者也”的摹画,相为映发。

    想象恣肆,造思倬异,句句自出心口,是李孝光雁山诗的又一特色。《与叔夏游石门》云:“很石忽中断,势若两虎斗。白龙来唤之,仙圣不敢救。想当二物争雌雄,冯夷击鼔张其咮。日车为之翻,地轴为之仆。至今两门开,天遣百水凑。吾闻神禹疏龙门,蜿蜒偃蹇夹左右。坐令遗黎收树艺,嗟哉神龙之功独何有!”石门即石门潭。明朱谏《雁山志》卷一《石门》:“相传原是一山,至正间山水瀑出,有龙自雁山乘水而下,触山断为两崖,中空若门,故名。”笔墨简峭,奇情幻思,意出不测。第三句突入“龙唤”,为“虎斗”鼓荡作势,且带出水决山断壮观,渲染尽致。后幅乃由虎斗龙唤引发联想,加入神禹龙门故事,而以功遗树艺唱叹作结,恰到好处。

    《和叔夏观石梁二首》之二:“青山栖白云,颠倒写缯素。上有仙圣巢,下有猿鹤路。秦王窥扶桑,此物驱不去。至今万鬼神,喑呜风雨暮。”比青山为绘笔,白云为素绢,故云“颠倒写”,取喻新颖。秦王四句,大意说秦始皇封禅泰山,穷之罘,登琅邪,临碣石,“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见《史记•封禅书》)殆遍;而独不及“此物”(此山神灵),故至今风雨日暮,犹闻万鬼喑呜(怒喝)之声。立意新奇,不同凡笔,句法亦复简峻跳脱。

    孝光咏雁山的近体律作则较平易,见出另一番面目。可举《次陈辅贤游雁山韵》为例:“竹杖棕鞋去去赊,一春红到杜鹃花。山椒雨暗蛇如树,石屋春深燕作家。老父行寻灵运宅,道人唤喫赵州茶。明朝尘土芙蓉路,犹忆山僧饭一麻。”谢灵运任永嘉(温州)太守,行踪曾到雁山南麓筋竹涧,有《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赵州茶,出《五灯会元》。这里指寺院里待客的茶水。雁山多佛刹,又出佳茗(雁茗),故云。通体轻俊畅朗,兴会独到,风调绝似放翁。写景新异,“蛇如树”,犹子厚“山似戟”笔法。“灵运宅、赵州茶”,一故事,一禅典,随手拈来,平添情趣。历来咏雁山七言律,当推此首为冠。

    《白沙早程》亦称胜咏:“听得邻鸡便问程,前涂犹有客先登。官河半落长桥月,僧塔疏明昨夜灯。古渡潮生鸥浸梦,野田风急浪归塍。雁山喜入新诗眼,踏破秋云最上层。”白沙,白沙岭,在乐清市东,古为来往县城驿路。全篇轻脱流利,绝去藻饰。前六模写晓行途程物色,历历在目。促装趱行,问程前路,有“恨晨光之熹微”意。结二预想重归故山之登临韵事,笔调舒快,拓展全诗的意境,诗家所谓收束“放开一步,宕出远神”。行役诗不作愁苦音,最为上格。这些诗皆能独辟境界,令人耳目一新,同样体现了他“耻为陈言而务力为奇”的创作主张。

    李孝光的咏雁山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了务造恢奇、刻求异境的艺术崇尚和审美情趣。在技巧上,借鉴了杜甫入蜀诗、韩愈《南山诗》的某些手法,又善自变化出新。元林希元《长林存稿》评本朝文,谓“李五峰如秦汉间人,语言崭绝而顿挫”;明胡应麟《诗薮》外编谓其“古诗歌行豪迈奇逸,如惊蛇跳骏,不避危险。”所论颇为切当,可以从这些作品得到印证。

    清人沈德潜云:“游山诗,永嘉山水主灵秀,谢康乐称之;蜀中山水主险隘,杜工部称之;永州山水主幽峭,柳仪曹称之。”予谓雁荡山水雄奇瑰丽,得李五峰歌咏而益彰,差可并美前贤。

    (陈增杰/文 温州日报20140821/来源)


    上一条:诗妙人皆诵 才高世不容——孝光与萨都剌的交游唱酬

    下一条:诗妙人皆诵 才高世不容——孝光与萨都剌的交游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