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风采
    温大学人

    温州文史馆:宋元温州诗略 | 推动宋韵瓯风的流播和传承(上篇)

    作者:陈增杰  编辑:  来源:离退休工作处   日期:2022-07-20  阅读:

    宋代是温州诗歌发展史上最为发达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段,名家辈作众多,异彩纷呈,蔚为大观。据初步统计,明蔡璞编《东瓯诗集》七卷、明赵谏编《东瓯续集》八卷和《东瓯续集补遗》一卷,两书共收录诗人近320家,诗约1246首(未除误收者)。清曾唯编《东瓯诗存》四十六卷,收录诗人968家,诗5377首(未除误收者)。今编《全宋诗》(1999年版)收录最多,计温籍诗人255家,诗7088首。当然,这还是不完全的,仍有很多遗漏待补,错误待订。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108.00元)

    六月出版的《宋元温州诗略》,选录宋元时期温籍诗人183家,计诗801首。其中宋131家,诗563首。通过注评方式,将这一时期的优秀篇章,或较有特色、在当时产生过影响的诗作介绍给读者,披沙拣金,提炼精华,用助赏览,以增进对这一历史时段本地区诗歌创作成绩、发展风貌及交流传播情况的了解,并为宋元诗研究、区域历史文化研究提供线索和参考。入选的这些作品,可以概括反映宋代温籍诗人的创作成绩,能够体现宋韵瓯风在诗歌领域的创新精神,彰显其品质特色。兹文试简论之(此为上篇)。

    宋韵瓯风的精髓:创新精神

    开拓和创新精神,是宋韵瓯风文化的精髓。宋代的温州诗风,承继谢灵运在温州开辟的山水诗传统,借助“山川神秀”而发扬光大之。不逐后尘,意在独造,自具面目,成为永嘉诗家宗崇的创作风尚。

    01永嘉学人“不蹈袭”的作风

                    四库全书内页影印

    永嘉学派集大成人物叶适,有一段论诗文的名言,很具代表性。宋吴子良《林下偶谈》卷三《水心文不蹈袭》引述水心曰:“但譬之人家觞客,或虽金银器照座,然不免出于假借;自家罗列,仅瓷缶瓦杯,然却是自家物色。”吴:“水心盖谓不蹈袭前人耳。瓷瓦虽谦辞,不蹈袭则实语也。”自家物色,就是“洒然自出一机轴”,独具自家风貌的创造性作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〇《水心集》评云:“其命意如此,故能脱化町畦,独运杼轴,韩愈所谓文必己出者,殆于无忝。”这种深于自得而不踏前尘的创辟作风,在宋代温州学人如周行己、刘安上、许景衡、薛季宣、陈傅良、许及之、叶适身上得到很好体现,他们都是承继了灵运“学者之诗”“文人之诗”的传统,怀抱本原,根柢学问,专意独创,皆由自己胸中发出,不借客气假象。如薛季宣诗的“奥衍生涩”,力避凡俗;陈傅良诗的不用常律,“自成宫徵”;叶适诗的“务在新奇”,另辟境界,皆能卓然成家,在宋诗中占得一席地位,并且影响推动永嘉的一代诗风。

    02四灵诗派的崛起

    永嘉四灵诗派是在叶适的倡扬和带动下,独树一帜,令人瞩目地崛起于南宋诗坛。四灵派宗崇中晚唐诗家,提倡晚唐的近体诗,注重锻字炼句,多用白描,不恋事典,诗风简淡清逸秀润。四灵派的兴起,有其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就文学方面讲,又有两个成因:一是不满于理学家的诗论。刘克庄说四灵的“复为言苦吟”,提倡晚唐体,是慨于“理学兴而诗律坏”,企图于诗风有所扭转。二是革新诗律,纠正江西派的流弊。从江西派所不喜欢的中晚唐诗家入手,提出复兴“唐体”,“以矫江西之失”,即叶适说“摆落近世诗律,敛情约性,因狭出奇,合于唐人,夸所未有。”他们以认真刻苦的态度全力投入创作,自辟蹊径,刻意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五《云泉诗》曰:“宋承五代之后,其诗数变,一变而西昆,再变而元祐,三变而江西。江西一派,由北宋以逮南宋,其行最久。久而弊生,于是永嘉一派以晩唐体矫之,而四灵出焉。”

                  戴宏海绘四灵诗人形象

    四灵诗在那个时代曾经风行一时,诗家翕然相效,取得了与江西派相抗衡取而代之的地位。与他们同时的赵汝回说:“水心(叶适)先生既啧啧叹赏之,于是四灵之名天下莫不闻。”四灵之冠的赵师秀有“五字专城”之誉;翁卷亦负盛名,“世以晚唐诗名者……遥拜之为宗师”。元刘壎《隐居通议》卷十《刘五渊评论》云:“近年永嘉复祖唐律,贵精不求多,得意不恋事,可艳可淡,可巧可拙,众复趋之,由是唐与江西相抵轧。”宋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二云:“今之以诗鸣者,不曰四灵,则曰晚唐。”元张之翰《跋王吉甫直溪诗稿》云:“近时东南诗学,问其所宗,不曰晚唐,必曰四灵。”可见在宋季元初被推崇的盛况。受四灵熏陶,不惟“永嘉多诗人”,被称为“风雅之国”,出现了一大批相倡和和追随者,诗风蔚然大振,同时代人王绰《薛瓜庐墓志铭》叙列四灵派本籍诗人刘咏、戴栩等十五家,王文未见叙列的尚有翁忱、陈庚生等11家,及后四灵派诗人薛嵎、宋庆之等4家,计36家(包括潘柽、叶适和四灵);外籍诗人则有葛天民、释居简等十四家,合计50家。名手众多,阵营强大,影响广远,“永嘉视昔之江西几似矣,岂不盛哉!”而且影响广被,沾溉嗣后,下开“江湖”一派。刘克庄《题蔡炷主簿诗卷》云:“旧止四人为律体,今通天下话头行。”严羽《沧浪诗话·诗辩》云:“江湖诗人多效其体。”对江湖诗派的出现起了导夫先路的作用。所以清人全祖望在《宋诗纪事序》中论析南宋诗源流演变时说:“建炎以后,东夫(萧德藻)之瘦硬,诚斋(杨万里)之生涩,放翁(陆游)之轻圆,石湖(范成大)之精致,四壁并开。乃永嘉徐赵诸公以清虚便利之调行之,见赏于水心,则四灵派也,而宋诗又一变。嘉定以后,《江湖小集》行,多四灵之徒也。”,对永嘉四灵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恰当的评价。

    03永嘉诗人在题材、诗格上的创获和建树

    薛季宣诗题材颇广,其选题赋事别具眼光,往往有独到之处,非凡手可比。例如,梁山伯、祝英台故事,传说已久,而士大夫罕见涉笔。《浪语集》卷四有《游竹陵善权洞二首》,为游历宜兴(今属江苏)祝英台故宅所赋,引人注目,被称咏“梁祝第一诗”。戏曲家钱南扬《梁祝戏剧辑存》云:“据目今的材料而论,化蝶事最早提到的,要算宋薛季宣的《游祝陵善卷洞》诗了。那首诗中有两句道:‘蝶舞疑山魄,花开想玉颜。’”可以见出它的意义。

                    木兰将军祠

    他的《木兰将军祠》歌咏木兰将军以女子从戎御侮建立功勋的英雄业绩和义烈风范。诗写得好,序文更具文献意义和学术价值:

    (1)言木兰为边郡胡女,代父征役。(2)是北朝人的作品,观其叙事,似燕魏(燕指十六国中的前燕、后燕、南燕、北燕,魏指北魏)北齐间人作。(3)诗中所言“兵帖、将军、尚书郎”之类,皆南北朝以来官书通语。(4)全篇词意质朴,气格矫健(迈往不群之气),信是北朝人的语言风格。(5)勋官十二转(级),为唐时官制,魏齐未备。北朝亦未有“可汗”之名,唐始有“天可汗”之号。这些意见都精确可据,比此前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彭叔夏《文苑英华辨证》及稍后程大昌《演繁露》卷十六、赵与时《宾退录》卷一的记述都要精辟详确,是自《乐府诗集》后有关《木兰诗》研究的一篇重要文献,值得我们重视。

    叶适承继唐人刘禹锡、白居易《竹枝词》《柳枝词》《杨柳枝词》等新体绝句的传统,创制表现本地风光的别调《橘枝词》。其《橘枝词三首記永嘉风土》云:“蜜满房中金作皮,人家短日挂疏篱。判霜剪露装船去,不唱《杨枝》唱《橘枝》。”(之一)以朴素生动的语言,展现橘黄时候橘乡绚丽风光和人们愉快的劳动生活场景,充满乡土气息,词旨清新,读来韵调悠扬。“判霜剪露”四字,从劳动生活中来,加以诗化,语新而思巧,意境优美。“不唱《杨枝》唱《橘枝》”,反映了他在艺术上不袭故常、自出机杼的创造意识。清初诗家王士禛极为称赏,在《渔洋山人诗问》卷上、《渔洋诗话》卷上等著述中屡屡举及。清诗家汪琬《洞庭橘枝词二首》即是“仿叶水心《橘枝词》体”而作。

    四灵的七言绝句,效荆公(王安石)而法诚斋(杨万里),加以融合运用,自成一体。新颖灵巧,娴婉流利,就谋篇布局而言,比他们的律作更显得气韵浑成。

                 王安石画像

    从诗律精严、平易简淡方面说,是承绍王安石的传统。刘壎《隐居通议·半山绝句悟机》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此韩诗也。荆公早年悟其机轴,平生绝句实得于此。虽殊欠骨力,而流丽娴婉,自成一家,宜乎足以名家也。其后学荆公而不至者为四灵。”认为王安石绝句的词采、风调启悟自韩诗,而四灵效法荆公,沾其馀绪。他在《跋阮子良孤岚集》中,称赞阮君《孤岚》绝句“如初月出云,新篁解箨,明润不尘”“由是而之焉,轶四灵,轧半山,并唐人,无难也”。将四灵与半山(荆公)、唐人平列,视为一个传承系统。元袁桷《书汤西楼诗后》言诗有三宗,为临川(王安石)、眉山(苏轼)、江西(黄庭坚)。“律正不拘,语腴意赡者,为临川之宗……惟临川莫有继者,于是唐声绝矣……永嘉叶正则始取徐翁赵氏为四灵,而唐声渐复”,也将四灵、荆公(临川)、唐声(指中晚唐诗)看做是同一个相承递传的流派。宋林希逸《学记》谓,赵师秀《古鼎》诗“久霾厚地金声尽,才着新泉翠色深”,与荆公《谢丁元珍送绿石砚》“久埋瘴雾看犹湿,一取春波洗更鲜”“句绝相类,岂紫芝读公诗熟,不觉似之耶,抑偶合耶?” 这可以说明师秀于荆公诗是相当熟习的,所以有潜移默化的熏染。四灵派诗人薛师董《题金陵杂兴诗后八首》之一云:“舒王不让杜樊川,二十八字今断弦。”师董为四灵契友,其崇尚和吟风都与四灵同体同趣。他推崇王安石绝句,认为可以方驾杜牧,我们当可体悟从中传递的宗承消息。

                     杨万里画像

    从构思新奇、圆活细腻方面说,又是借鉴了杨万里绝句的技巧和手法。陈衍《宋诗精华录》卷四评赵师秀《数日》绝句云“似诚斋”,言风格类近诚斋,已经看出其中师承效法的关系。徐玑有《见杨诚斋》诗,深致仰慕,称颂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论者谓二句称誉得体。徐照《路逢杨嘉猷赴官严州》云:“诗合诚斋意,难将片石镌。”以杨诚斋的品评为准的,可见尊崇。所以他们在小诗写作上接受“诚斋体”的影响,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作为当时诗坛宗匠的杨万里,不满江西派,力倡晚唐体。杨的“诚斋体”,主要表现在七言绝句的创作上,风格轻灵精巧,得益于晚唐诗和荆公绝句。其《诚斋诗话》云:“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晚唐人与介甫最工于此。”又《读诗》云:“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答徐子材谈绝句》云:“受业初参王半山,终须投换晚唐间。”他的诗学宗尚,实启四灵于先路,四灵与之趣味相同。

    据此,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近体七言绝句流衍演化的一条诗路轨迹:中晚唐诗——王安石——杨万里——四灵。这可视为宋人七绝传承发展的一个主要流派,也显现了四灵诗在传承中的变化创新。(待续)

    来源:温州文史馆微信公众号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443.webvpn.wzu.edu.cn/s/pCssPP74fwbKi0pAiAhofg

    上一条:温州文史馆:宋元温州诗略 | 推动宋韵瓯风的流播和传承(下篇)

    下一条:人文温州:熔考证、注解、评论于一炉——评陈增杰《宋元温州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