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是温州大学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为温州师范学院化学系。历经65年的发展,现有化学(师范)、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学等4个本科专业;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
为反映化材学院的办学历史,彰显一代代化材人的精神风貌,值此校庆90周年、建院65周年之际,特组织采访了18位亲历学院重要历史阶段的领导、教师。在珍贵的回忆中,见证奋进的力量;在诚挚的寄语中,期待未来更辉煌!
吕德富:农家子弟感党恩
化材学院院史访谈录②
人物简介

吕德富,浙江新昌人。生于1945年8月,1970年7月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今浙江大学),1971年任教于温州地区师范专科学校(今温州大学),先后担任理科学生党支部书记、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化学科党支部书记,温州师范学院党委组织部长,温州师范学院纪委书记等职。2005年编写《温州师院五十年》校史。
2023年3月17日早上八点半,吕德富准时来到温州大学学院路校区退休老干部工作会议室。他戴一顶贝雷帽,穿着一件杏色夹克,背着双肩包,手里拿着保温杯,一边朝我挥手,一边快步走进会议室,站定后拍了拍我的肩,说:“很高兴见到你们年轻人!让我先吃一下药,我有点高血压。”他坐下后,从双肩包里拿出药片服下,又喝了几口水。见我们调试采访的设备,他笑着说:“什么话筒啊,扩音器啊,我过去做报告都不用的。我就这样子讲,都能听到。我嗓门大。”吕德富边说边从他的双肩包里拿出一沓手写的稿件,一些旧照片和旧资料,开门见山述说自己的故事。
学业之路艰辛前行
吕德富1945年8月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地区新昌和奉化交界的一个小山村,7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剩下母亲带着他和弟弟相依为命。家里一贫如洗,生活异常艰苦,求学之路也曲折艰难。他说:“当年真的挺苦,你们现在的年轻人是无法想象的。”回忆起儿时,吕德富语气里多了份感叹。
他清楚地记得,1956年上半年青黄不接家中断粮时,乡里一位姓何的乡长主动到他家访贫问苦,并事后交代乡政府工作人员把粮票和一张向乡信用社借钱、乡长已经签了字的审批表,交给吕德富的母亲,帮助他一家渡过当时的难关。吕德富说:“我虽然与何乡长从未谋面,但他是位好人,我一直铭记在心。当我长大后才知道他是我们党的一位好干部,从此他成为我学习的榜样”。
1958年到1961年,是吕德富初中三年的求学时期,也是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当时粮食紧缺,填饱肚子都很难。吕德富初中毕业后,决定放弃学业,回家开垦荒地。他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班长,成绩优异。虽然吕德富对学校生活满怀眷恋,但小小年纪的他自觉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我是长子,弟弟还小,我应该回家帮助母亲,减轻家里负担。”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休学后的1962年春节期间,初中班主任来到他家,不断做思想工作,鼓励他重返学校。他感慨道:“当时就没想着还能回去继续读高中。”这段六十多年前的往事,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现在谈起这件事,吕德富仍对这位班主任充满感激之情。
1962年9月到1965年7月,吕德富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了高中三年学业,顺利考入浙江农业大学。1970年7月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6297部队学三连锻炼,1971年11月在部队农场入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那个时候我们经常唱一首歌‘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儿安家’”1971年12月底,历经一年半时间的军垦农场劳动锻炼结束,吕德富服从组织分配,到温州地区革委会报到。
吕德富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虽然小学中学阶段生活很清苦,但是靠着当地政府和父老乡亲的关心照顾,他顺利完成了学业。考上大学后,又享受了最高的学生助学金,衣食无忧。采访中他多次深情地说:“这是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教育,我终生感恩不尽,唯有积极努力工作,报答党和人民的养育之恩”。
终生从教积极奉献
吕德富在温州大学工作35年,直至退休,他说:“我看到学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感到很欣慰”。
1972年1月初,吕德富被分配至温州地区师范专科学校,从事生物教学工作,其间还兼任理科学生党支部书记。他介绍到:“当时学校名称为温州地区师范专科学校,学制为二年,培养初中教师。化学由谷亨杰老师负责,生物由张兆庆老师负责,生物和化学属同一教研组。1973年9月生化专业学生进校学习,1974年11月招收生物专业。生物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也学习化学有关课程,这样他们毕业后在中学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能教化学又能兼任生物课程”。
吕德富进校没几天,组织上就派他出差杭州,到他的母校浙江农大联系生物学方面的教材。“但是没有啊”吕德富摆了摆手说,当时哪里都没有教材,后来几位教师只好各自编写教材。“当时省教育局还委托我们编写《浙江省中师生物通用教材》,我们都写出了初稿,送到杭州刻印,还到杭州去校对过,后来由于‘文革’结束,初中的生物课程改制,这些教材未正式出版使用”。
1976年11月到1979年11月,吕德富调离教学岗位,专职负责学校的组织人事和学生招生分配工作。当时“文革”结束,百废待兴,温州地委决定重新恢复温州师范专科学校。由于师资力量奇缺,急需选调教师,这个重任就由吕德富负责。然而那时每所学校都缺教师,他因此要经常跑地市教育局、人事科,联系商议选调教师事宜,同时也从群众来信来访中物色人选。
“那时候选调教师,先由我提出名单,学校同意后,我就到地委开介绍信、调档案,拿到档案后马上就由地委发调令,调令一出,老师就被调到我们学校来工作了。”吕德富说,名义上是商调,实际上是向这些部门直接指名要人,所以调任其他学校或单位的老师来校工作,也会遇到原单位不肯放人的情况。“我去平阳调化学邱秀容老师的档案,县教育局负责人对我说:‘我们也很缺教师,你把他们调走了,我们这里的课也没人上了。’我对他们讲,恢复温州师范专科学校是温州的大事,你们一定要支持。后来他们服从大局,终于同意把邱秀容老师、物理的徐望枢、数学的付廷强老师一起调到我校工作了。这些情况都充分说明,当时温州各级政府、部门,对恢复温州师范专科学校是非常支持的”。
说到这里,吕德富拿起保温杯喝了口水,感叹道:“那段时间我工作很忙,到处跑。六十年代曾在学校化学系工作过的叶芳尘、吴祥荣、沈延芳等老师就在这种情况下,重新调回学校任教。还从其他高校、中学等单位调入了夏雅琴、金永木、黄振炎、周瑞明、吴国炘、陈选清、张笑麟、叶忠等一批骨干教师,他们后来都成为化学系的中坚力量”。
据吕德富介绍,1978年4月温师专恢复成立后,当年10月20日,化学科78级三年制的两个班级新生来校报到。从此化学科每年招生,一般都是招两个班级的学生,系科的教学工作开始走上正轨。
学校党委也对化学科配备了健全的领导班子,先后有周兴球、谷亨杰、夏雅琴、吴祥荣、周瑞明等老师担任化学科正副主任职务。1979年11月,学校党委任命吕德富兼任化学科党支部书记,化学科的党政领导班子,就此配齐。

1982年5月15日,吕德富(后排左一)和化学科领导、教研组组长合影
党支部从无到有发展壮大
1979年11月,学校党委任命吕德富为化学科党支部书记时,化学科17位老师没有一名党员,学生中也只有一名党员。吕德富笑说:“当时我去化学科任书记,实际上是光杆司令。”按照党章规定,要有三名正式党员的党支部才能发展新党员。于是,吕德富与物理科书记杨章尧商量,物理化学两个科的党员在一起,组成一个联合党支部发展新党员。
当时知识分子入党比较难,时任化学科主任的周兴球老师资历最老,吕德富把他作为第一个发展对象。1979年底,当周兴球得知化学科党支部成立,就立刻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对党忠诚,对自己的工作一贯认真负责,在担任化学科主任时,已年逾六十岁了”,吕德富说:“他那时是温州市老民主同盟的盟员,解放前就大学毕业,一直在教育界工作,是温州教育界资格很老、威信很高的老先生。晚年仍有入党的强烈愿望,我对他非常敬佩”。
吕德富与周兴球一直保持着深厚的情谊,2011年教师节,学校退离休老教师在望江路东阿外楼聚餐时,周兴球主动找到他,深情地说:“你老吕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我永远记住!”不久,周兴球老师因年事已高,不幸于2012春节后去世,享年97岁。吕德富感叹道:“想不到那次是他与我作最后话别”。
“我在化学兼任书记期间,后来又发展了谷亨杰等老师和学生入党,把化学科党的组织正式建立起来。”吕老师高兴地说。后来他不在化学科任职了,但化学科的党组织一直很重视在师生中发展新党员工作,系里的政治氛围浓厚。1985年化学科建立了党总支,1986年化学科教工党支部荣获“中共浙江省委”颁发的1985年度“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

1981年7月1日,化学科党员合影,左起:吕德富、谷亨杰、周兴球、叶维世(化学78级1班学生)

1986年7月1日,化学科教工党支部合影(前排左四吕德富,时任学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长)
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果
谈起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吕德富如数家珍:上世纪五十年代,温州师范学院就设有化学学科,1958年为生化科,林恭益、张兆庆任生化科负责人,招有58级两年制学生,1960年7月,34名生化专业学生毕业。1960年化学系正式成立,化学本科、专科同时招生,林桂、谷亨杰曾任化学系主任。1962年7月,两年制的36名专科学生毕业。1964年7月,四年制的32名本科毕业生毕业,曾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李志雄,就是这届毕业的校友。
1964年12月到1978年3月,是学校变迁时期,主要培养初中教师,曾招有四届专业名称为生化(生物、化学)、理化(物理、化学)两年制的中专学生。76级理化专业的何道法、仇芬芬1978年11月毕业后,分配留校在化学实验室工作。
1978年4月,温州师范专科学校重建,化学专业恢复招生。1987年2月,温州师范学院重新恢复后,化学学科发展势头很猛,从建校初期的化学科,发展到化学系,到2003年3月发展成为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先后有周兴球、谷亨杰、吕德富、金永木、夏雅琴、叶存池、周瑞明、吴祥荣、周锦成、丁宝善、张力学、黄振炎、丁金昌、林娟娟、何俊翔、叶明德、程亚倩、袁继新等老师走上各级领导岗位。
化学是学校最早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学科。“我们温州大学有今天,我们化学有今天,作为学校的老同志,我感到很欣慰。”抚今追昔,吕德富殷殷寄语:“学校的今天和化学的今天,是几代人艰苦努力的结果,不要忘记老前辈。”最后他深情祝愿学院的明天更美好!

1995年7月,学校暑期中层干部学习会期间,原三位化学老同志合影,左起:吕德富、谷亨杰、周锦成

2023年3月17日,吕德富和方乐平两任书记在学院路校区离退休工作处合影

2023年5月10日,吕德富(左一)受邀参加化材学院温大校庆90周年纪念活动
来源: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LrCcD8je5aLisZPuR5EV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