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MORE>>
    工作动态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材学院院史访谈录① | 谷亨杰:60年前牵头筹建化学系

    作者:  编辑:  来源:离退休工作处   日期:2023-12-13  阅读:

    编者按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是温州大学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为温州师范学院化学系。历经65年的发展,现有化学(师范)、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学等4个本科专业;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

    为反映化材学院的办学历史,彰显一代代化材人的精神风貌,值此校庆90周年、建院65周年之际,特组织采访了18位亲历学院重要历史阶段的领导、教师。在珍贵的回忆中,见证奋进的力量;在诚挚的寄语中,期待未来更辉煌!

    谷亨杰:60年前牵头筹建化学系

    化材学院院史访谈录①

    人物简介

    谷亨杰,温州永嘉人,教授。1930年出生,1953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今浙江大学)化学专业,1959年调入温州师院筹建化学系,任负责人,1978年至1983年任化学科副主任、主任。1983年至1987年任温州师范专科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1987年至1993年任温州师范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曾担任全国师专有机化学教学研究会第1-4届理事长、省化学学会理事、温州市科协第3-5届副主席、教育部“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全国师专教师奖专家评委、省第七届人大代表。

    2023年2月25日,我与谷亨杰校长在温州一家环境清幽的康养医院相见,谷校长此时虽已93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清晰。眼前这位与温师院近乎同龄的耄耋老人,陪伴师院一同走过了44载光阴,见证了师院几代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发展历程。

    “清点酒精灯,发现只有六个”

    谷亨杰1930年出生于温州永嘉一个偏僻的山村,1953年从浙江师范学院(今浙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9年回到家乡入职位于大士门的温师院,负责生化专科《无机化学》和《工业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开启了与温师院长达四十多年的教育情缘。

    来到温师院的第二年,正值暑期,时任学校党委书记朱大成找到谷亨杰谈话称,学校已获得省教育局的审批,打算将原先的生化专科细分,建立化学系,让他担任该系负责人。接下重任后,谷亨杰便开始着手修订有关化学系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开展教材编写和教学基础工作,他以杭州大学化学专业建设为参考,一步步构建规划化学学科的教学。1960年,化学系作为温师院的三个本科系之一分别招收了一届本科生和一届专科生。

    由于当时办学条件艰苦,化学实验室的设备很不完善,谷亨杰说:“我清点实验室的酒精灯,发现只有六个,这样怎么能搞好化学呢?”解决实验室设备短缺问题成为摆在谷亨杰面前的头等大事,他不断向上级部门和领导反映情况,后来朱大成书记让谷亨杰列出所需设备的清单,“他把我叫过去,跟我说这里的条件比较差,但他要我理解,来到这里(温师院),就要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要想办法把它变好,需要什么仪器就提出来,能够满足的一定满足。”谷亨杰回想起当年的场景,觉得朱书记这番话由衷让他心里暖起来了。

    自1962年起,国家开始实施压缩办学规模、合并学校以及撤销停办等措施。1964年10月5日,温师院被撤销并改设为函授站,负责温州、丽水、台州三个地区中学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函授工作。谷亨杰回忆称,当从同事口中得知这个消息时感到震惊与无奈,“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但当时国家经济确实比较困难,温州高校教育也因为费用等原因出现了问题,我们当然很想让学校继续办下去,但学校没有办法改变国家政策”。

    即使面对这样的现实,谷亨杰也没有选择随离开教育岗位,而是同他的夫人蒋碧如等化学系老师继续留在函授站从事教学工作。函授站在1964年至1978年间曾多次变换名称,虽然先后使用过温州地区教研函授站、温州地区五七师范学校、温州地区师专以及温州地区师范学校等名称,但老师们仍然按照教学计划和化学课程设置要求,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完成73、74级生化班,76、77级理化班的教学任务及函授工作,并在1976年承接了浙江省师范协作教材的部分编写任务,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1979年10月,由谷亨杰负责编写的《有机化学》教材面向全省发行。

    1982年5月15日,温州师专化学科教工合影(第一排右三谷亨杰)

    第一本由师专教师编写的高校通用教材

    1987年11月,全国师专化学专业教学大纲编写工作会议在温州师院召开(后排右一谷亨杰)

    1978年4月,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温州师范专科学校也恢复重建,开始招生。同年10月,化学科迎来了第一批专科学生,此时,担任化学科副主任的谷亨杰,负责化学科的重建和具体教学管理工作,身上的担子越加繁重。据谷亨杰回忆,重建时最缺的仍然是设备和教材,不过有了前期打下的基础,许多问题处理起来顺畅多了。

    1981年11月,谷亨杰代表学校参加了教育部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师专教学工作座谈会,会议商定师专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落实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单位及人选。温师专在这次大会上接受了负责代拟《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两门课程教学大纲的任务,谷亨杰负责大纲拟定任务。

    一年后,谷亨杰奔赴四川参加全国师专化学专业教学大纲审订会,他拟订的《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两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在大会上获得一致通过,会议随即决定由温师专负责编写相应的教材。谷亨杰再次挑起了教材编写的重任,成为当时全国首部师专《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教材的编写者。

    “说实在的,当时的高校教材主要还是由名牌大学名教授编写,由地方专科学校教师编写全国高校通用教材是前所未有的”,教材编写任务让谷亨杰倍感压力,但他也认为师专教师其实更了解师范专科学校的特性和需要,编写的教材更适合学校的实际教学状况。

    1984年,教材编写完成,在随后天津召开的教育部审稿会上,谷亨杰编写的教材顺利通过全国理科教材编审会有机化学编审组、高校知名教授和高教社编辑的审核,并于第二年正式出版,首次印刷近万册,取得了很大的反响。自成书以来,这两部教材重印了20多次,累计印数22万余册,全国约有一百所大专院校先后使用。“尽管过去这么多年,这两本书再版后还在被继续征订,我感到很荣幸”。

    有机化学统编教材的编写,有力推动温师院化学学科专业的发展,提升了学科与学校影响力。在谷亨杰的引领下,有机化学课程成为全校第一批规范化建设优秀课程,创造了学校和学院的多个第一。

    谷亨杰主编《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教材

    专升本更上新台阶

    1983年2月,谷亨杰任命为温州师范专科学校校长。在谷亨杰的带领下,学校着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全国选调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入职温师专,并有计划地选送校内教师去各地名校或研究所进修,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1985年,学校筹划创办了《温师专学报》,为学校师生发表论文提供了学术平台,提升了温师专在高校中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

    谷亨杰着手推动学校建设的同时,始终心系化学科的发展。他笑言,身为校长拥有更多选择权,可选调更多优秀的化学教师为化学学科发展添砖加瓦。1984年,他出面聘请杭州大学化学系周洵钧、金松寿、戚文彬、黄宪等4人为温师专兼职教授,助力化学学科和专业建设。1985年,谷亨杰担任全国师专有机教研会的首任理事长,更彰显了当时温师专化学科在全国师专师院系统中的地位。

    随着一系列建设措施的落实到位,学校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名声及影响力也得到了广泛提升,这让谷亨杰更加坚定了一个念头:专科升本科。

    当时国家教育部要求本科学校拥有的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必须达到专职教师数量的10%,解决教授职称数量成为温师专迫在眉睫的问题。1986年6月,谷亨杰参加浙江省职称改革会议,陈述了师专培养初中教师的重要性和温州方言的特殊性,在他据理力争下,温师专成功补列职称改革试点单位,有了申报高级职称的资格,随后,温师专有17位副教授成功申报高级职称,加上原有的5位教授,具备了专升本的基本要求。

    1987年2月2日,正月初六,谷亨杰和时任院长办公室副主任冯大明赶赴北京,向当时国家教委计划司司长和国家教委副主任汇报了学校的总体情况和专升本具备的基本条件,得到了国家教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同年2月18日,国家教委正式下达温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温州师范学院的文件,化学科变更为化学系。谷亨杰回想当时的场景说道:“我回来的时候,大家都说我立了一大功,其实不然,如果没有校党委的领导,没有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就拿不到这份文件”。

    谷亨杰介绍,学校升为本科的同时,温师院的新校区——学院路校区也恰好竣工,部分设备投入使用。早在1984年,学校就成立了基建办公室,着手学院路校区的征地、基建等工作。学校共征用了154.4亩土地,“征地很不容易,要给被征地的农民赔偿土地出让费、青苗费等,而且校内也需要安排农民工岗位,这还只是其中的一点。如何安抚好农民的情绪,完成土地征收才是需要克服的难关,学校领导班子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沟通、协调工作,特别是校党委书记李方华帮助学校顺利地解决征地这个棘手的问题,功劳最大”。1989年7月,在全体教师和部分88级学生的帮助下,化学系终于正式从胜昔桥搬迁至学院路校区。

    除此之外,谷亨杰还开动脑筋多方筹集新校区的基建经费。1991年他通过拜访结识了邵逸夫先生,几个月后,邵氏基金会便同意向温师院捐赠300万港币建造逸夫图书馆,并于1992年1月在香港举办捐赠会。这趟香港之旅还让谷亨杰与何朝育黄美英夫妇相识,何黄二人随即决定向温师院捐款1200万港币,便有了后来的育英大礼堂。

    新校区建成和学校升本成功并没有让谷亨杰松懈,他尤为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1990年,学校召开首届青年教师工作会议,会上表扬并奖励了包括张靖龙、丁金昌在内的八位优秀青年教师,第二年又召开首届青年教师论文报告会,鼓励年轻教师相互交流学习学术,会上还选举产生了温师院首届青年教师学术研究会理事会,张靖龙、丁金昌分别任正、副会长,倪邦文、赵敏分别任正、副秘书长。这批在谷亨杰培养下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大多都成为了温师院以及如今温州大学的各级领导和学术带头人。

    谷亨杰、蒋碧如夫妇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8级化学陈江野校友合影

    时间如白驹过隙,“两校合并、七校融合”后,新温州大学诞生了,谷亨杰校长也同温州大学一同步入了九秩年华。在以谷亨杰校长为代表的化材人的不懈努力下,学院从原先仅有一个化学专业发展成化学、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学四个本科专业,拥有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体系。如今的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正以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温州大学的王牌学院之一。

    2017年,谷亨杰与时任化材学院院长王舜合影

    来源: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微信公众号

    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IZCKJ-W1eaKxhoxHanIbg

    上一条: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材学院院史访谈录② | 吕德富:农家子弟感党恩

    下一条:“学习强国”:学习时刻丨比脑力,拼速度!2023年温州“学习达人”挑战赛决赛火热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