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统一盼回归 平潭考察纪行
——温州大学离退休教职工协会二分会与离退休第十三党支部联合开展参观考察活动

2023年6月9日,温州大学离退休教职工协会二分会与离退休第十三党支部一行40余位老师赴福建平潭岛开启今年第一次跨省参观考察活动。
平潭岛,又称海坛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被人们戏称为“东方马尔代夫”,并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最美海岛之一。随着跨海特大桥项目的完工,平潭岛的碧浪金沙、千年古城、海蚀天坑、石厝古屋、唯美风车,还有浸染了国人太多感情的“68海里”景观群纷纷进入人们的视野。
老师们第一个重要的行程就定位在平潭岛“68海里”景区。景区由猴研、研后、限山三个岛屿组成。猴研岛上矗立着一座高3米、宽5米的石碑,石碑上刻有海峡两岸地理位置图以及“祖国大陆——台湾岛最近距离68海里 中国·平潭”等朱红大字。猴研岛距离台湾新竹南寮渔港仅68海里(相当于125.936 公里),是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地方。猴研岛极具特色。由于常年受风浪侵袭,目之所及,怪石嶙峋、草木稀疏。岛上建有墨水石柱、邮票相框、忘归石等景观,以此寄寓海峡两岸紧密相连、同根同源。研后和限山两岛上也同样有很多以“盼归”和“乡愁”为主题的雕塑和石头造型。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期盼祖国统一是每位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平潭岛开发过程中借助地理因素把“思统一、盼回归”融入主题建设中,立意非常切合实际。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台湾能顺利回归祖国的怀抱,台海再无阻隔,两岸人民共庆“一家亲”。
老师们随后参观了平潭海峡大桥和长江澳风电场项目。
曾经的平潭岛由于交通不便导致业态单一、经济落后,后经中央和地方多方协调、筹措资金得以启动开发计划,其中跨海特大桥和长江澳风电场项目的完成彻底改变了平潭岛的资源条件,开启了平潭岛腾飞的新篇章。
平潭海峡大桥为福建省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特大桥,并且是一座公铁两用大桥。大桥的建设历时7年,动用4万人力、斥资147亿,于2013年完成通车。这是一条中国桥梁史上建桥难度最高的大桥,难度和艰苦程度远远超过港珠澳大桥。福建平潭岛是与百慕大、好望角齐名的“世界三大风口”之一,每年有300天6级以上和200天7级以上的大风,夏季12级台风、三层楼高的巨浪也常有发生。该桥的通车大大缩短了平潭至福州的时空距离,使平潭岛成功进入福州半小时“经济生活圈”。随着大桥的通车,以前走出去的平潭人和外流的民间资本迅速回流,海内外投资者也纷至沓来 。
平潭岛风力资源非常丰富。平潭岛北部湾“岚道”长江澳风电场是福建最大规模的风力发电厂。碧海蓝天下,成百上千的白色大风车矗立在沙滩、山上或海中,高耸的风车随着风速变化时快时慢扇动着叶片,形成巨大的风车田,而成片的风车田不仅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还成了摄影爱好者们的理想拍摄点,景色唯美壮观。
老师们此行还参观了龙凤头海滨浴场、坛南湾海滨浴场等各具特色的海滨浴场。龙凤头海滨浴场位列全国三大特色海滨浴场之一。浴场视野宏阔、海岸线绵长、纯净天然,加之天公作美,雨后的大海轻纱遮面、浪漫唯美、如诗如画。坛南湾海滨沙滩有着“白金海岸”的美誉,碧海、白沙、绿林……,拥有一切海岛特有的风光;沙滩岸线22公里,湾内海域辽阔,海湾尽头的潭角尾,怪石嶙峋、景色绮丽、令人赞叹。

平潭的古城古村落也是此行内容之一。
海坛古城位于平潭市区,是一座大型古城,既有小桥流水,也有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群。这座古城主要是一处集“吃、住、购、行”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区。这里有颇具闽南文化的妈祖庙、文庙、城隍庙、湖广会馆、台湾会馆等。漫步古街,人们不仅能欣赏明清时期风格的闽南建筑,也能去街区的蜡像馆与明星合影,还能购买宝岛台湾的特产。
“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这句平潭的古老民谣是北港村的真实写照。北港村因处于沿海风口地带,建筑别具特色,皆以石头垒砌而成,被称为石厝(cuò)。为防止被风吹走,人们会在屋顶多垒砌3层瓦片,且在每个瓦片上压上石头。建筑主体多为青、灰两色。排列整齐却色彩斑斓的瓦片给古朴的民居增添了几分灵气,宛如一幅素雅的水墨画。
大家还参观了一些特色景区,如流水镇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东海仙境——“仙人井”。巨大的天然海蚀竖井,井深超过47米,井口直径超过50米,四周悬崖陡壁,井底有3个小洞与东海相连。潮时,海水轰轰灌入“仙人井”,惊涛拍石,气壮山河。退潮时,脚下历经沧桑的鹅卵石会一一呈现眼底……。
三天两晚的平潭之行在大家的依依不舍中结束了。此行老师们收获满满,不仅震撼于平潭岛自然风光的绮丽,更自豪于平潭的巨大基建贡献。平潭岛的发展,让大家对国家、对政府更加充满信心,也坚信在祖国日益强大的前提下,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迎来宝岛台湾的顺利回归。领土完整、祖国统一是每一位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
摄影:刘晨曼 郑蔚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