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MORE>>
    工作动态

    看温州:温州古地图上有座“神秘”的回鹘山

    作者:  编辑:  来源:离退休工作处   日期:2022-11-15  阅读:

    说起温州市区有什么山,温州“土著”可能会不假思索地报出松台山、郭公山、海坛山、华盖山、杨府山等等。但你知道温州曾经有座回鹘山吗?日前,市民陈斌偶然在一份绘制于清中期温州古地图上发现了这座叫“回鹘”的小山,时过境迁,如今的温州城,这座山已不见踪影。

    这座“神秘”之山原来位于哪里?名字由何而来?又为什么消失?带着一肚子的疑惑,陈斌想求助媒体和专业学者的力量,一起挖掘背后的故事。

    一个大胆猜想,引发朋友圈热议

    陈斌,是一家保险公司主管。作为温州航拍第一人的他,其实也是业余考古、文史研究的重度爱好者。2007年一次偶然在老城区一拆迁工地“寻宝”的经历,让他对考古和文史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闲时我就喜欢往拆迁工地跑,温州老城区建筑工地下都是宝。”陈斌笑称,在多年的“挖土”中,他见过“灰坑”,发现过“贝丘遗址”,还在土层下捡了好几筐瓷片,慢慢自学成了一名业余“考古专家”。

    近日,在浏览一微信公众号时,陈斌的发现一套图注绘于1661至1686年之间,来自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作者不详的《浙江全图》,内容为清代浙江省各州县地图,共含青绿山水地图八十八幅。细细查阅温州府地图,他发现温州城池西边、瓯江沿岸有座没听过的山,紧邻太平山。因为玩航拍而对温州地理风貌了熟于心的陈斌,一下子就被这个名叫“回鹘”的山,吸引了视线。“众所周知,回鹘是中国西域的少数民族部落。”陈斌好奇为何古温州会有这样一座带有鲜明少数民族特色名字的山。

    他猜想,回鹘山的名字可能与西域少数民族或是中东波斯商人来温州定居有关联。“如果能证明山名与此有关,是不是能从侧面印证温州历史上贸易的活跃和文化交流的广泛,为温州千年商港,挖出一些其它的故事。”陈斌在朋友圈详细分享了自己的发现和猜测的理由,引发了朋友圈热议:“回鹘山应是山形如鹘而得名”“元代温州都是回族人来做官,如今温州的沙氏,就有回族名人沙可学”……有同是文史爱好者反驳他的猜想,也有人肯定,还有很多感兴趣的朋友鼓励陈斌继续深挖。陈斌则表示希望听听专业人士的解析。

    一篇清代日记,细述回鹘山盛景

    网络上回鹘山相关信息,寥寥无几。温州文史专家、温州大学退休教师沈洪保副教授,在2018年曾发表过一篇《林骏日记》的读书笔记——《曾经有座回鹘山》。《林骏日记》从光绪二十三年正月初一(1897年2月2日)写到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七日(1908年10月31日),其内容非常丰富。中华书局出版的《林骏日记》,就是由温州图书馆策划编辑,沈洪保整理的。

    谈及回鹘山,沈洪保表示自己也是在整理《林骏日记》时,第一次认识,“之前完全没听说过,我当时也翻查过其他文史资料,大多是只言片语。《林骏日记》中一则,详细记述了林骏与友人一起游览回鹘山的情景,是相对写得比较细的。”

    回鹘山上的风光是怎样的呢?“上回鹘山,登揖峰亭,亭址广拓一二丈,奇石四围,峭青嵌碧,绕阶细草,一带芊绵,中多名人楹帖。”“楹敞三间,高约数仞,明窗四面,孤屿双塔之影,彷佛在虚檐间。”这则游览日记,可唤起后人对回鹘山许多美丽的想象空间。

    那回鹘山具体在哪里?光绪《永嘉县志》卷之二舆地志二:“回鹘山,在城西一里,瓯江迳其下,上有回鹘亭,即揖峰亭。明郡守龚秉德建。”从描述中可知,回鹘山在城西一里,瓯江流过山下。大约在郭公山过去不远的瓯江边上。沈洪保也曾和几位文史专家讨论过,根据民国著名诗人陈闳慧所著的《永嘉名胜一览》的描述,“回鹘山,在城西广化厢广济庙后。”有人推测是在西郭老街同仁堂药店北边的瓯江边上。

    据沈洪保查证,1978年出版的《温州市鹿城区地名志》卷六地理实体“山”中已没有收录“回鹘山”了。但从上面提及的著作,可以看出很久之前,回鹘山就已经是鹿城的名胜之处了。而《永嘉名胜一览》著书时间与其中描写的“旧为西郊胜地,今渐圮废”,可以证明回鹘山的消失大约是这几十年中的事。沈洪保笑言,不知何年何月,回鹘山被哪位“愚公”给移平了。

    一堆疑惑待解,多种可能需深入考证

    沈洪保曾查阅了不少文史资料,均没找到回鹘山名字的由来。他说:“文史不能光凭想象力,要以史料为依据。我个人想法是两者并没有关系。”沈洪保解释,中国古代给山取名很多都是看山像什么,如马鞍山,华盖山。鹘,也是一种鸟,是鹰属,极有可能是这座山像老鹰回头的样子,被取的雅名。

    不过对于陈斌的猜想,沈洪保也未完全否定。“摩尼教,为波斯人所创,在武则天延载元年正式传入中国,之后在中国东南沿海广泛传播,古时温州就有摩尼教,从研究温州的摩尼教入手,可能是一个验证他猜想的不错选择。”沈洪保说。

    为进一步解开疑惑,掀开回鹘山“神秘”的面纱,沈洪保还提出了其他考证思路。回鹘山大约在“西郭”,一是可以在广化街道一带寻访90岁以上的老人,可能会有老人听过这座山的一些故事。

    另外,古城温州有九座山,如今九座山中有两座永久消失了。1952年,黄土山的泥石大都被运去填塞百里坊河;1959年为建东屿发电厂,仁王山被夷为平地,回鹘山会不会也如这两座消失的山一样,由于码头建设等原因消失,可以去城市建设档案馆等相关部门去查资料。

    在初步观察了地图图片后,温州市考古所副所长黄培量有不同的看法。他个人分析推测,回鹘山可能并不是一个独立山峰,是翠微山的一个山头,历史演变,回鹘这个名字消失了,并不是说一座山消失了。他解释,“根据图上的描绘,可以看出这是连续的山脉,回鹘山与太平山(翠微山古称)相连。”

    对于陈斌的大胆猜想,黄培量表示并不能排除这可能,但得名由来还需考证。温州文史研究馆馆员洪振宁也持同样的观点。据他查阅相关资料,回鹘山最早出现于嘉靖《永嘉县志》,明代嘉靖三十年任温州知府的龚秉德,在回鹘山建了回鹘亭,后称揖峰亭。龚秉德在温期间,修过东山书院,建了回鹘亭,他只留下了一些诗集,并没有关于建回鹘亭的详细记述。“回鹘人曾经来到温州是有可能的,但关于此山,如今只有山名,没有什么传说,史料无存,很难考证。”

    来源:看温州客户端

    相关链接:https://wzwbapp.wzrb.com.cn/lookAtWenzhouH5/commonDetail.html?tenantId=T_GOV&siteId=S_KWZ&source=https%3A%2F%2Fwzwbapp.wzrb.com.cn%2Fapp_pub%2Fxw%2Fmd%2F202211%2Ft20221103_275267.html

    上一条:浙江新闻客户端:坐着跳舞 温州大学“80后”教授自编轮椅舞火了

    下一条:学习强国:校园直通车丨太平钿剪纸进高校课堂 传递思政教育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