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闻95岁的侯百朋先生和98岁的胡雪冈先生于2022年2月13日同日仙逝,两位先生的共同志趣在南戏研究。南戏,被誉为“百戏之祖”,南宋初年形成于浙江温州一带,用南曲演唱,故有南戏九百年,源于温州之说。
侯百朋先生

原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是一生只为高则诚的南戏专家。1956年全国开展有关《琵琶记》的讨论,先生阅读讨论文章,有感于观点相左,分歧很大。深感高则诚是乡先贤,对他的研究,一是责无旁贷,二属近水楼台。于此,自觉以《琵琶记》为研究方向,开始收集相关资料,抄写卡片,积之岁月,居然不少。代表著作有《高则诚和琵琶记》《琵琶记资料汇编》等,论文数十篇发表于《文学遗产》《文史》《文献》《中华文史论丛》等。半个多世纪过去,名家论著,援引为据,绵延不绝。
1987年至1997年,我在中文系工作,每逢春节代表学校慰问退休老师,分工让我负责,我也正好公私兼顾,到老师们家里执学生礼。每次先生都在书房兼客厅的卧室里接待我,吸引我的是桌上一沓沓抄写卡片,一律的蝇头小楷,一丝不苟,做得极精致。书柜顶上码着整齐一水的纸板箱,全是抄写的卡片,分门别类,井然有序,非常别致。闲聊一般不超过半小时,亲聆音旨,如坐春风,终身受用。先生退而不休,还在做学问;先生退休不褪色,保持当年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语言乃至做人做事追求精致的特色。2000年的一天,先生到我办公室,说普觉寺巷片区老宅拆迁,将要搬孩子家住,让我去他家搬取对我有用的书和资料。我知道,先生大半辈的心血,一般不轻易予人。先生说,眼疾视力日趋模糊,还想剩点视力看看世界。最终不忍心搬,先生研究是多方向的,书房应整体保留,发挥为后人自学、治学提供教科书式活样板的事功意义。
胡雪冈先生

先生原名胡焕光,原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编著有《孔尚任和桃花扇》《高则诚集》(合作)《温州南戏考述》《〈红楼梦〉回评本注释》《意象范畴的流变》《美学范畴新探》。曾参与《中国美学范畴辞典》《唐宋诗词评析辞典》《元曲鉴赏辞典》的撰写。在《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戏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1956年全国开展有关《琵琶记》的大讨论,先生认为是个温州人,应该有话要说。1957年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版发表《〈琵琶记〉的作者高则诚》一文,是南戏研究的开始。
校释《张协状元》,这部书是现存宋代南戏中惟一的传本,据说是1920年叶恭绰先生从英国伦敦古玩地摊买回的。著名南戏专家钱南扬校注过它,是高水平的,余地已然很小。先生迎难而上,可谓"螺狮壳里做道场"。
温州南戏是我国最早形成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已经具备完整的文学剧本和舞台演出体制,是中国戏曲的正式产生,在我国戏曲史乃至世界戏剧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温州是南戏的发源地,尽管学术界仍有争论,有温州说、福建说和临安说,先生《温州南戏考述》一书,坚持"南戏的源出于温州"的观点,现在温州说基本被认可。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崇涛称赞书中对南戏研究的新突破:在阐述南戏为什么在温州发生的问题时,除全面考察两宋时期温州经济、文化、教育、学术等产生南戏的客观外因条件外,并注重南戏艺术的本体发展,查考了温州乡傩、百戏、说书、傀儡、影戏等诸种艺术以及里巷歌谣、书会、瓦舍、露台的历史状况,说明这些都是温州南戏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内因依据,而这些以往研究者很少涉及。
除此,先生还从事我国古代美学范畴研究,与西方美学的基本区别,主要在于范畴的不同。复旦大学汪涌泉教授称之为"荒地上的耕耘"。先生生命不息,研究不止,学术之树常青。
可以告慰两位先生:2014年8月,温州大学获批成立温州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南戏艺术文化研究中心”;2017年11月,又正式获批成立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A类重点研究基地“浙江传统戏曲研究与传承中心”,是全省6个A类重点研究基地(含浙江大学)中唯一的文学类研究基地。中心首席专家俞为民先生系文科资深教授、温州大学浙江省A类一流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负责人,研究成员也都各具特色,从不同领域和角度,对戏曲研究形成相互补充和相互支撑的良性互动。
两位先生那边有知,也会含笑九泉。
作者简介:
赖学军,男,1955年2月出生,浙江金华人。1981年毕业于温州师院中文系(原温州师专),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文名师的成长与开发、教育人才学和教育人才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曾主持《优秀教师的成长与开发研究》等六项省市级重点课题,名师研究系列论文曾七次获得温州大学教科研学术年会一等奖。曾获温州市“为人师表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硕士生好导师”等荣誉称号。
来源:天下中文系微信公众号
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tJC3uqm3iBvapPf-G_Y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