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风采
    耕耘园

    温州古近代教育的特色

    作者:  编辑:老干部工作部  来源:   日期:2018-10-10  阅读:

    一、温州教育源源流长,历史悠久,无论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在全省都有好几处名列前茅。我从教育志中列举数例:如永嘉郡学、即学府的设立,在全省是最早的,建于东晋太宁初年(公元323-325)之间,距今已1680多年,建于华盖山麓,宋天禧三年(1090)迁入九星宫故址(即原温州工人文化宫原址), 故所在地称府学巷。同时,平阳县学当年称学宫建立也比较早,建于晋太康(280-289)年间,县学设于平阳凤凰山下(后称平阳一中校址)。其后,中原人士纷纷南来,王羲之、谢灵运、斐松之或游永嘉或任郡守影响所及、文风甚盛。唐代以后,各县相继建立县学,北宋时,温州学者以研究学术为宗旨,聚徒讲学,一时书院纷立,八方士子来。王开祖首开风气,讲学郡城东山之麓,(即东山书院,温州第一座书院)。从游者数百;周行已浮址书院,培养众多之士;二人筚路蓝缕,用器山林。永嘉学术从此兴起至南宋,又有薛季宣开稚学塾;陈傅良设仙岩书院,叶适讲学住水心,师徒相承,师友切磋,终而形成永嘉事功,学派,讲求经世致用;学说与当时朱熹理学派,陆九渊心学派鼎足而立。终南宋朝,温州人才选出,进士者达千余人,甲于东南。及明清温州后县续建书院,学塾,义学。宋代时浙江省书院48所,温州就有12所占全省总量四分之一,可见当时温州教育之兴盛。清朝时比较贵名的有中山书院(温州中学前身)、乐清梅溪书院(王十朋主持)瑞安心极书院和和平阳龙虎书院为最著,书院林立,讲学成风,对温州近代教育的形成和教育发展颇有影响。

    晚清以来,在经学大师孙诒让的倡导力行下,温州近代教育有更大的发展,其规模与办学形式均居浙江省前列。孙氏晚年,正值甲午战争失败。他痛感国家日益衰败,怀着“自强之愿莫于兴学”的信念,绝意仕途,居家兴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至孙氏逝世的14年,他守建温处学务分处(既今温州、丽水两市兴办各类学校300余所。他首创瑞安学计馆,专治算学为全省之先;建而创办方言馆、专攻外语;并输送学生留学日本,为培养师资签订预约。

    嗣后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在温州创办蚕学馆,后改成温州蚕桑学堂(即温州二中前身)此为培养实业的职业教育,是全国创办最早的三所蚕桑学堂之先,早于杭州、广州两校;再是运行名中医陈虬在在瑞安创办利学堂光绪十一年(1885年),此为我国近代第一所中医学堂是全国先例。他还率先创办宣文毅武女学堂;他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筹资千金创办瑞平华学;后并入温州府学堂,又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向温州知府提议,将中山书院改为温州府学堂(即温州中学前身),又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筹建温州师范学堂(后为温州十师并入(温州中学)并为培养各科师资先后举办唱歌、博物、理化、讲习所。孙氏一生致力教育,开启新风,鞠躬尽瘁,贡献甚巨,其影响远远超出浙南一偶,为温州近休教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纵观近代温州教育的发展历史有以下几个特色:

    首先名师:治校人才辈出:

    温州素有“小邹鲁”之称,近代以来,人文荟萃,群星璀璨,(温州人才虽成名在外近,但大多得益于青少年时代的基础教育,温州的一些历史悠久的中小学名师四治校、教学严谨、学风勤奋,培养了一批批人才,如有百年老校(温州中学、瑞安中学、温州二中、广场路小学、瓦市小学等,尤于温州中学更为突出。在刘绍宽、洪岷初、金嵘轩等名校长管理下;在名校高谊、倪国桢、朱鹏、朱自清、周予同、夏承焘、王季思、陈逸人、吴文褀、董朴  、马公愚、马孟容、高仲伦、陈叔平、陈仲武、陈楚淮、沈练之、戴家祥、吴鹭山、南延宗等名师熏陶下,历届毕业生中人才济济,其中院士就有10人,如郑振铎文学家、作家张肇骞埴植物学家、苏步青数学家、夏  考古学家同时荣获英、德、美、意、瑞典等六国院士称号。谷超豪数学家、张淑仪(女)声学家,李启虎声学家,施应明动物学遗传学家,陈武刚物理和计数学家(核式),张超然水利水电工程专家。

    还有温籍在国外或在台湾科学院评上的院士12人,其中(温州4人)。

    第二,在名人中有几个方面比较突出

    一是温州市数学家之乡,温籍著名数学家有50人(其中毕业于温州中学)这50多人可分为三代,第一代著名数学家中有中国现代数学先驱者奠基人姜立夫(1890-1978)苍南人、教授、院士,他是第一位获哈佛大学数学博士,他首创南开大学数学系,他首建民国时期的中内研究所(主攻数学)后又建中山大学数学系,他协助当时任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的苏步青、方德植等。再有苏步青培养谷超豪、白正国、杨忠道等数学家;接着又培养姜伯驹、李邦河、陆善镇等第三代数学家,他们的事迹已在白鹭洲公园内建温州数学家纪念馆。

    温州成为数学家之乡,前其成因有三:

    一是清末民初,温州就出现数学家五位,早有数学家渊源,孙诒让率先创办学计馆和天算学社为培养数学人才奠定基础。

    二是百年老校温州中学从清末创办始,数学名师荟萃,教学有方;著名的有陈叔平、陈修仁、陈促武等,门子普天下,温籍数学家群体中有70%毕业于温州中学。

    三是、中国现在数学家先驱者姜立夫、苏数青等均为温籍院士名人,其学术成就薪火相传,数学家之乡后继有人。

    第二、温州近代史上就出了不少教育家,除已介绍的孙诒让的影响突出外,还有不少教育名家如瑞安人陈敝宸(字介石)和陈虬、宋恕合称东瓯三先生,可以说他们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陈敝宸是清末进士、官户部主事,曾任浙江谘议局局长,曾在上海主编《新世界学报》,毕业从事教育,先后在梅溪书院、龙湖书院、上海速成学堂、杭州养成书垫、京师大学师范科、浙江公学、北京京师大学堂任教,桃李遍天下,被称为“海内师表”,深受学生爱戴。马叙伦、徐德衍和冯友兰等著名学者都出其门下。陈敝宸曾上书清廷学部提出《初级师范学堂方法》十二条和《蒙小学堂办法》十三条,被两广总督任命为两广师范学堂教务处长。其教育著作甚丰,教育思想核心是德育,还把德育提高到立国之本的位置上。平生著作有《中国近代时讲义》、《独史》、《地史原理》、《德育》、《陈敝宸集》多种。

      陈虬(1851-1904)原籍乐清居瑞安,陈虬先在瑞安创办利济医院。接着1885年创办利济医学堂是我国第一所中医学堂,他亲自主讲并亲订《习医京程》,学习年限五年除教学中医经典著作外还有自编讲义除文史外还在体操、音韵、书算、制造、种植等课同时兼读西方医学著作。除临床外还要学生种植药物,並刊创《利济学堂报》,利济学堂办了十八、九年,为浙南地区至少培养300余名优秀中医师,开启了中医办学的新风。

    黄绍箕(1854-1908)字仲弢瑞安人,27岁中进士入翰林学院后历任湖北主考,京师大学堂提调、湖北提学史,京师编写局监督曾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培训师资数千人,绍箕对家乡教育贡献尤大。孙诒让在温处办学活动,创建温处学务分片都离不开他的支持。绍箕基著有我同学第一部《中国教育史》此书发掘我国古代教育学说、介绍外国先进教育理论都有充足资料,已具草创规模、书中对教育制度教育宗旨都有论述提出德、智、体三育并重,並提出美育是“进德之基”,书中还强调“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表里”等,绍箕在教育方面的业绩深受国内外之称颂。《情史稿、儒林传》注:“今日海内学校如林、教科成立,皆经绍箕首倡之力也”,《中国教育史》入选为黄绍箕代表作,是值得研究和发扬的(史料藏市博物馆)。

    刘绍宽(1867-1942)号厚庄、平阳人、光绪三十年、(1904)受孙诒让委托,东渡日本、考察教育、历时七十天。写成《东瀛观学论》,介绍日本学制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社会重视教育等情况,孙诒让作序高度赞许其博彩精华和锐意改革精神。影响所及、平阳、江南数区(今苍南)先后创办十多所小学。

    光绪三十一年(1905)就孙氏邀约,协助创建“温处学务分处”,任编辑部主任。后接任温州中学堂监督(校长)兼经学教师;此后严谨,力矫学风整教务。肃《校规》,並深入教学,自己兼课、听课注重学生。品行陶冶,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刘氏长校以来,校誉日隆。温州当时不少知名学者王国松(电学家)、郑振铎、苏步青、张肇骞等院士、高觉敷(心理学家)、周式闾均属其门下,桃李芬芳、誉满东瓯。

    金嵘轩(1887-1967)瑞安人林垟人。早在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学府师范。归国后历任浙江省立十中、(温州中学)、温州师范学院、永嘉济时中学、瑞安中学、主任、校长等职,又任温州市副市长市政协主席,民盟市主委。三任(温州中学校长先后到25年,任内曾一度经费无着,他不惜毁产,借贷以抵偿校债。他重视师资和教育,重视德智体全面教育,重视校风学风在温州教育界有口偕碑。威望造高。他任副市长期间,不顾年志力衰,参与筹建温州师范专科学校,温州市实验小学、温州市体校和教师进修学院,还兼任师专、体校院长,毕业从事教育、鞠躬尽瘁是继孙诒让后又一位浙南教育耆宿。

    谷旸(1894-1975)字寅侠,温州梧埏人,毕业于艺文中学,后进入南京金陵大学化学系深造。1925年5月上海发生“五州惨案”,艺文学校师生群起抗议,校长英人蔡博敏持枪镇压,谷时任教师,毅然和蔡决裂,支持学生脱离教会学校,参加反帝斗争,并倡议集资办学,收回学校办学教权,创办瓯海公学,后改为瓯海中学。此举得社会支持,遂当选校长。解放前,他四闪出任校长,因私立学校经费,面临重重困难,他劝募举敛债,兴建校舍刷新教学、校誉日上,从一私立初中发展为20余班级1000余名学生之完全中学,建国后仍连任校长。该校与温州中学、温州二中并列为温州市最早三所历史中学。是温州教育史重要文脉。

    著名教育家还有孙锵鸣(孙诒让叔叔)黄体芳、徐定超、冯豹、张桐、陈锡琛,刘凤话。高谊(性朴)、朱鹏、王景甫、姜琦、黄群、洪彦远等均担任温州十中、十师、郑楼范学校校长不一一介绍。

    温州近代教育发展中还有几个特色:

    (一)如从清末、明初时温州的留学日本的学生很多,清末136人,民国250人,共386人。其中永嘉(含温州市区)35人,乐清39人,瑞安85人,平阳26人,文成18人,泰顺5人,玉环1人)当时学生留日形成高潮。其中普读师范教育较多。对充实学校师资起推动作用,同时大部分人是爱国者,在辛亥革命大爆发后大部分回国参加革命活动。

    (二)曾任高等学校校长不少,这是前几年统计有16人现在不止此数,这是16人名单如下:

    苏步青:复旦大学校长

    谷超豪:中国科技大学校长

    陈光中: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胡显章: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兼人文社科院院长

    陆善镇: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李锐夫: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吴启迪:上海同济大学校长、教育部副部长

    余承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吴朝辉:浙江大学校长

    王国松:浙江大学副校长

    阮世炯: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兼副副校长

    吴景荣:北京外交学院院长

    蔡耀忠:北京化工学院副院长

    邱清华: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薛艳庆:杭州大学党委书记

    徐贤修: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校长

    (三)革命先烈与革命先驱为更多(主要以温州中学为列)

    革命先烈有46人,其中主要人物有谢文锦永嘉人,他在1921年4月受党指派与刘少奇、任弼时等赴莫斯科学习,1923年冬回国,任中共中央秘书兼共产国际代表,1924年秋回母校温州中学传播马列主义,並在永嘉发展郑恻尘、胡识英等先进分子入党,建立温州独立支部,点燃了浙南的革命生圣火,他是在温州撇下革命种子。1927年当南京地委书记,在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英勇时被害英勇牺牲。

    再为郑恻尘在杭州牺牲,再如金贯真十三余政委浙南特委书记,在温州被害,蔡雄共青团温州特支书记年仅20岁。被在温州中学操场上被害光荣牺牲,英烈很多不一一介绍。

    再是浙南游击纵队,温州中学进步学生很多人担任纵队支队的领导人。如胡景城、郑伯永、邱清华、叶令银、郑梅欣等都曾担任浙南游击纵队和支队领导。据温州中学百年校庆的《温州百年》中统计,在一二九抗日校工、学生运动时(1919-1937.7)进步学生参加浙南游击纵队就有44人。在抗战时期(1937.7-1945.8),参加革命的有116人,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5)革命的学生有130人,共计290人,这说明温州中学学生在党的引导下投身革命的人数不少,可以说温中在当时是革命的堡垒,输送了大量革命战士,为解放新中国做出不小的贡献,应该值得回顾纪念。

    以上几个方面粗略介绍温州古近代教育特色的方方面面,让我们不忘历史,借古䋼今对今日深入改革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史料整理者-李方华

    上一条:追怀郑张尚芳兄

    下一条:曾经有座回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