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风采
    温大学人

    怀念金嵘轩校长

    作者:  编辑:  来源:温州大学校史馆   日期:2008-11-14  阅读:

    今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是已故教育家、原温州师专首任校长(兼)金嵘轩先生百岁诞辰。市政协及各界人士将隆重举行纪念会和各种纪念活动,以表彰这位德高望重、毕生为家乡教育事业作出光辉业绩的教育家。

    金嵘轩先生乃瑞安林垟人,早岁为了寻求救国济世的真理,在1908年11月东渡日本求学。当时,中原动荡,许多革命志土流亡日本进行革命宣传,先生深受革命党人章太炎、陶成章的影响,对民族民主革命有了初步认识,二十岁时便剪了自己的辫子以示对清廷的反抗;后来当国内五四运动爆发,他参与留日学生捣毁中国驻日公使馆的革命活动。这时,先生抱着“教育救国”的宏愿进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人文科教育经济系学习,至1921年毕业。

    1921年4月先生学成归国,在省立第十中学(现温州中学)任教,兼任省立第十师范教席。二年后,十师并入十中,先生担任十中师范部主任,翌年升任校长,至1927年5月离开十中,就任浙江省教育厅督学、社教科长。当时省立中学经费拮据,负债累累,先生建议以公债代偿学校债务,后省府只发半数。先生卖家田200亩计八千银元,另外以高利借来二千银元,共一万银元为十中偿还债务,补发十中教职员欠薪,为家乡教育渡过了难关。这种以私济公,毁家资学的义举,深为当时及后世所推崇,传为美谈。1938年8月先生回乡在平阳郑楼温州师范学校任社会教育处主任。

    抗战胜利后,全国学生运动轰轰烈烈,温州中学校长朱一青无法维持局面,只得辞职,校长一职虚悬较久,经温州各界人士的推荐,温中学生的强烈要求,这位年已六旬的教育家在1946年8月第二次出任温中校长,解放后继续留任达十七年之久。

    先生始终热爱真理,坚持进步,在1924 年秋,不计较个人得失安危,毅然邀请刚从苏联回国,受党中央指派来温发展组织的谢文锦同志来温中对师生举行讲座,宣传马列主义。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先生曾拒不执行国民党政府要学校协助镇压学生运动的密令,多方设法营救和保护进步学生,如蔡雄、陈时敏、安邦、吴崇源等同学都受过他的保护。后来,在追悼会上陈时敏送来挽联:“虎口得余生,长念恩师功德。凤山成初犊,难忘儒雅音容。”这些事实充分表明了金先生对革命学生的爱护与支持。

    1956年金嵘轩先生根据形势需要倡议在温州创办一所高师,同年6月先生参加省人民代表大会时,联合在杭温籍知名人士王国松、沈铄之、夏承焘等教授向省人大提出创办温州师范专科学校的提案,得到省府的重视。回温以后,先生以副市长的身份努力奔波,积极筹划,亲自兼任温州师专筹备委员会主任。在党政的领导下,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这年秋天,温州市第一所高等学校一一温州师专就招收了第一批新生224 名,10月4日正式开学上课,先生兼任师专首任校长。在短短的三个月内,白手起家,迅速上马,创办一所大学,这在办学史上也是一个奇迹。抚今追昔,我校有今日之规模与先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应该饮水思源,永远不能忘怀金嵘轩先生的功绩。

    金先生除从事教育实践外,还深入研究教育理论,早年二次到日本,一次是入学深造,学习西方的教育理论,另一次(1927年)以一年半的时间在日本“了解日本教育现状并求自己的进修”。回国后,先生在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世界杂志等全国性的期刊上发表了关于社会教育、劳动教育、特殊教育、健康教育、乡村教育及青年修养等方面的论著数十万言。在南京正中书局任编辑时,先生还编写过《乡村教育》课本(1936出版)。1946年先生发起成立温州区中等学校教育研究会,并被推为主席,从事教育理论的研究。

    解放后,年逾古稀的金嵘轩先生老当益壮,精神更加振奋,积极参加各项政治运动,除担任温中校长外还担负了繁重的校外政治工作,被选为市一届人大代表,二届至四届人大代表并被选为温州市副市长;曾任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常委、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浙江省副主任、民盟市委主任委员。解放后我在温中和先生共事十年,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仁厚淳朴,平易近人,对学生循循善诱,从无厉色疾言。担任副市长后,从不摆官架子,不搞特殊化,廉洁奉公,生活俭朴,作风踏实,深为群众所尊重。

    这样一位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成绩卓著的教育家,在“文革”初期就遭到无端的诽谤和迫害,1967年10月竟含恨而逝,享年八十。粉碎“四人帮”后,市人民政府为先生举行追悼大会,表达了党、政府和人民对这位浙南著名教育家的哀思。

    (作者:朱鹏 《温州师院》第66期19871025)

    0

    上一条:技术拔尖 务实求真——记李若由副教授

    下一条:陈增杰:锲而不舍的求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