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杨作浩老先生的相识,源于一本《百年人生》的书。在做了充分的采访准备后,我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拜访了杨老先生。杨老先生的家位于鹿城区内的一栋老式居民楼,居民楼发黄的外墙壁似乎向人们诉说着悠久的历史,不甚清晰的门牌号让我一时找不到杨老先生的住处,还是问了楼下的热心阿姨才找到了对的楼。门铃声刚响起,就听到了一声嘹亮的“来了”,杨老先生的老伴为我开了门,又十分热情地招呼我。杨老先生在房间里完成了手头上的写作才来到客厅与我见面。年近百岁的他看起来精神头还不错,虽然耳朵有些听不清了,但是他很热情、很和蔼地与我交谈起来,谈起了他所作的《百年人生》。
《百年人生》是杨作浩先生的一部人物自传,主要讲述了杨作浩先生从幼年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的一段经历。他少年时期学习经商,青年时期受大哥的好友孙经达同志的影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动乱时期哪怕自己受尽苦难依旧关心百姓,平反之后主攻政治经济学,继续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杨作浩,浙江瑞安人,1924年10月生。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受中共浙南特委派遣,秘密去苏北与中共浙东区党委联系。1954年毕业于华东局党校理论研究班,历任浙南特委交通员、瑞安县委宣传部长、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温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兼党委副书记、温州市行政干校党委书记等职。1982年发起成立温州市经济学会,任会长。1985年从原温州大学离休。著有《家庭工业是农村发展加工工业的新路子》《论我国国内技术转移的特点》《温州皮鞋工业开发中心重大策略问题》等文。
杨作浩老先生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年轻时,当过学徒、做过商人、当过小学教师……1940年深秋的夜,他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孙经达同志为了躲避国民党当局的追捕,在他家避难的时候,向他传播了革命的思想,成为了他参加革命的启蒙导师,使他改变了经商的念头。孙经达、孙经邃兄弟是著名教育家孙诒让嫡孙,为支援革命卖掉祖业800亩良田;孙经达烈士面对敌人的酷刑,坚贞不屈,他们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忘我的革命精神引导了杨老先生的一生。1942年浙南革命最低潮的时候,在陈文征同志领导下,项景文、黄元龙同志与他,三人留守瑞安城里,坚持与敌人进行斗争。1944年2月,杨作浩担任浙南特委交通员时,积极配合竺柏青同志,去浙东四明山寻找中共浙东区党委,在那里坚持四个月,通过上级审查,赢得信任。6月,中央华中局通过浙东区党委委派朱一光同志跟随他回浙南,与浙南特委书记龙跃同志会晤,使浙南特委在浙江省委机关遭到破坏、省委书记刘英同志牺牲后,首次与中央华中局接上关系。杨老先生的革命之路就此展开,历经了深入敌后开辟新区、攻占陶山解放瑞安等艰苦岁月。
在谈到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建设时,杨老先生说他年幼时期受到了父辈的影响。父亲在经商上讲究诚信,善思索,敢作为,一直是他小时候的偶像,所以他一直想经商。解放后是党培养了他,在改革开放中参与了更大的“经商”。1952年,杨作浩被选调就读中央华东党校二年制理论研究班,专攻政治经济学理论,毕业后被分配在浙江省委党校担任校主讲教师、政治经济学系主任,从事研究政治经济学,帮助更多人参与到经济改革的浪潮中去。改革开放时期,杨老先生发表了诸多关于经济改革的文章。杨老说:“在我组建温州市经济学会期间,先后发表的发展温州经济论文中,我最喜欢的是《家庭工业是农村发展的新路子》这一篇。该文以《关于农村家庭工业的几个问题》标题刊登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1984年第2期《浙江学刊》杂志上,获得1983-1984浙江省社会科学成果奖。而后,全国各大报刊以《家庭工业是农村发展的新路子》《农村家庭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农村家庭工业性质》等不同的标题转载,与温州学术界同仁掀开了温州经济的神秘面纱,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百年人生》这本书,定格了杨作浩老先生人生中很多重要的时刻。他向我分享了三张在他看来有着别样意义的照片。第一张照片拍摄于1941年8月5日的瑞安县,是时代歌咏队全体队员的一张合影。那是在抗战时期,1941年4月19日,日军在飞云江登陆,瑞安县城沦陷。瑞安中学音乐教师侯家声为表达心中的愤慨,谱写了抗战歌曲《四月风》。为反抗日军,中共瑞安城区工委派项景文同志与杨老先生一起组织进步学生、小学教师、社会青年,组成时代歌咏队。歌咏队由侯家声老师执教,在街头、校园演唱《四月风》《中华颂》等抗日救亡和纪念四一九歌曲,用歌声来激发广大民众,来反抗日军。从此,这些歌曲伴随了他的一生。每逢在生活中遇到曲折,他就唱这些激昂的歌来鼓励自己,走出困境。另一张照片摄于1949年,是瑞安县委委员在吴垟的合影。那时正处于浙南解放前夕,随着革命的形势发展越来越好,1949年4月18日,瑞安县委在湖岭永峰乡吴垟村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浙南地委第十次扩大会议关于解放浙南全境的军事部署、接管城市和政权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了县委准备解放瑞安全境的具体工作,会后县委班子合影。接着,我们的队伍就攻战陶山,解放瑞安,进城后成立瑞安县政府筹备委员会。从此,瑞安人民有了新政权。而第三张照片摄于1987年,是“温州市三江经济技术研究所”所长周申生和杨老等一起去泰顺等地调研考察,为若干年后建设珊溪水利工程作前期论证。这是一项利民的大工程,是他们经过了长期的考察和研究才做出的最后的决定,对于杨老来说也是有着别样的意义的。
杨作浩老先生在年轻的时候参加革命,之后又投身于经济建设,除此之外,他还具有极高的文学造诣,在闲暇里挥笔写下了不少诗歌作品。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读出他的心境随巨变环境而变,或是人事飘零之慨叹,或是苦中作乐之慰勉,或是执笔言志之坚毅。杨老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之一是一首《自叙诗》,这首诗歌创作于1998年6月8日,全诗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是杨老对于自我的勉励。当我们读者在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会获得无限的动力,不断进步。
《百年人生》这本书不仅记录了杨老先生的人生重要时刻,也从侧面见证了我国救国、建国和发展的历史。他们这一代人的故事还在书写,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也要学习他们身上的品质,从《百年人生》这本书中汲取力量,不断激励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人,为祖国的发展和建设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最后,杨老先生对读者们寄予诚挚的期望,他说:“在我看来,毛泽东时代是建国时代,邓小平时代是富国时代,习近平时代是强国时代,你们正赶上崭新的好时代。我们这一代已完成过去的历史使命,现在新的历史使命将落在你们肩上,既是荣誉,又是责任,拜托了。毛主席有句名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你们是中国的希望,中华民族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