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MORE>>
    工作动态

    温大离退休教职工协会二分会和离退休党委第十三支部联合开展党群活动

    作者:  编辑:  来源:离退休工作处   日期:2022-06-08  阅读:

    缅怀先烈 铭记历史

    ——温大离退休教职工协会二分会和离退休党委第十三支部联合开展党群活动

    五月末的温州,春夏交替,渐渐进入多雨季节。温州大学离退休教职工协会二分会和离退休党委第十三支部一行30多位老师,于5月28日赴瓯海区联合开展党群活动,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古刹里孕育的和平】

    在瓯海区钟铜岭顶峰下的山坳中,始建于宋代的温州和平解放谈判旧址---景德寺,翠竹环绕,清幽古朴。这里是活动的第一站。70多年前,改变温州命运的和平解放谈判就在这里进行。

    1949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堑南进的形势下,中共浙南地委作出了先解放温州城、后解放全浙南的军事部署,并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决定争取国民党温州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叶芳率部起义。

    是年5月1日和5月4日,双方先后在景德寺进行了两次谈判,最终就起义的具体事宜达成了一致意见。5月6日下午,叶芳率部宣布起义。5月7日凌晨,浙南游击纵队从周岙出发,分三路进入温州城。温州市民在睡梦中迎来了全城的和平解放。与此同时,各县国民党残余部队土崩瓦解,浙南游击纵队、各县武装部队和广大民兵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各县国民党残部。温州城的和平解放为浙南革命斗争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华章。

    展厅里,老师们兴致勃勃地和讲解员互动着,辨认着照片里温州的山山水水。七十多年前的扬眉吐气,仍然洋溢在每位老师的脸上……

    【“包产到户”的先行者】

    冒着淅淅沥沥的雨,在绿树环抱中,老师们拾阶而上,来到了活动第二站——坐落于瓯海区郭溪街道任桥村老虎山上的“燎原社史陈列馆”。该馆建于1998年3月,2012年被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燎原社”是“燎原生产合作社”的简称,由今郭溪任桥、凰桥、曹埭3个村的12个初级农业合作社,于1955年合并而成,是中国农村改革最早的试验田,比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包产到户”还早了22年。

    彼时,刚刚解放的中国农村,生产工具原始,管理模式单一僵化,土地、劳动力高度集中,大锅饭现象严重,甚至无法解决温饱问题,社会积累更是无从谈起。穷则思变,一场改变温州历史乃至中国历史的革新,在瓯海郭溪最基层的农村悄然萌芽。以“包产到户”的形式,实施“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做到土地丘丘有主、产量人人有责,允许农户一边抓生产、一边搞副业。将近一年的实验证明,粮食生产和经济收益都取得了巨大的提高。

    尽管燎原社“首创精神”的改革实践,在当时并没有得到主流理论的认可,而被批判为“资本主义性质”,但“燎原人”的首创为后来中国农村的全面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老师们为改革先行者历经坎坷的命运唏嘘不已的同时,也深深敬佩他们敢为天下先、大胆实践的首创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持精神。

    【撒落在文字里的乡愁】

    瞿溪街道的三溪中学校园里,至今保留着部分琦君故居——琦君文学馆。此处为活动的第三站。

    一部《橘子红了》电视剧,让大家重新认识了本土本乡的作家——琦君。她祖籍温州瓯海,是台湾著名作家。曾经生活过的泽雅的一草一木、三溪古屋里的亲情世故都成了琦君日后创作的不竭源泉。她的作品以散文最具代表性,现存三十余种散文集,怀乡题材占据极大的分量。她擅长以人情之美、乡音之美、民俗之美、诗书之美,描摹梦中的家乡。那浓厚的思乡之情,那浓重的故土眷恋,让人伤心也让人感叹。琦君是瓯海人的骄傲,是温州人的骄傲!在温州市政府及多方推动下,琦君已成为一个品牌、一个载体、一张璀璨的人文地理名片,助力着两岸文化交流与发展。

    从孕育和平解放的古刹里走出,重温农村改革前辈首创的曲折之路,在琦君浓郁的思乡文字中,老师们感受着国家的伟大、故乡的变化……

    撰文:刘藏岩 摄影:刘晨曼

    上一条:温州大学离退休第一党支部召开专题学习会

    下一条:温州日报“看温州”客户端:银耀瓯越 | 温州大学离退休第八党支部赴平阳革命老区开展走访慰问与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