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丽相伴 携幸福同行
——温大离退休教职工协会二分会喜度“三八节”
3月7日下午,温州大学离退休教职工协会二分会的女同志们在会长周青萍带领下,齐聚坐落于温州三垟湿地生态园北部的南怀瑾书院,开启了为期半天的2022年“三八节”庆祝与学习活动。

在南怀瑾书院,我们首先听取了展馆负责人对南怀瑾先生的生平介绍。
南怀瑾(1918--2012)字永宁,浙江乐清人。南怀瑾生于中国社会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当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冲击、面临断层之际,他呕心沥血,奋勇抗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尊称为“中国国学大师”。南老先生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
南怀瑾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有着经世济民的宽广胸怀,以出世的精神做着入世的贡献。南怀瑾少小离家,终身为国家民族而奔走。他牵线搭桥,为两岸和谈乃至“九二共识”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鼓励、支持海外学生弟子积极参与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他情系桑梓,筹资并推动了金温铁路建成通车。
从《狂言十二辞》,我们可以看到早年的南怀瑾,身怀济世之才却无处展抱负,身处乱世却无力挽狂澜,东奔西突却找不到济民救世的出路。我们看到了他的痛苦、困惑和无奈,也听到了有人对他的一生或称颂或贬损。但我们从他的生平所为,从他的自嘲,却解读出一种精神,那是为国家为自己苦苦寻求出路的一种精神,那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那是一种务实、担责、践行的精神。我们要向南怀瑾先生学习,学习他为国家振兴、民族振兴、家乡振兴,倾尽毕生,发光发热,光照后人。

在展馆中,有一幅南怀瑾母亲的发绣像,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这幅肖像是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温州市人像绣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魏敬先先生采用南母梳存之头发精绣而成。1990年,当南怀瑾从时任温州市市长刘锡荣手中接过母亲的绣像时,当场跪泣不已。
展馆中另一处吸睛之处就是一个火车头模型和金温铁路站牌。金温铁路自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八十多年前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以后,曾七上七下之议而不决,其中三次上马三次下马,可谓好事多磨,终在南老先生的参与投资和推动下,于1997年8月8日铺成通车。这是个令世人瞩目的奇迹创举,也是我们每一个受益人永远不敢忘怀的恩典。
2018年,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为纪念这位著名的乡贤,建成了如今总建筑面积共约3800平方米的南怀瑾书院。书院必将成为温州最重要的人文景观之一,也必将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重要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聆听先贤的事迹,我们感动于他忧国忧民,为中国文化续绝、家乡经济发展、两岸和平统一、子孙教育,纵横奔走,含辛茹苦。作为温州这片土地滋养起来的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决心要继承学习南老先生一腔爱国济世之心,忧国之忧、思民之苦,勇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积极投身地方社会经济建设。退休是我们新的起点,退休退岗不退心,发光发热葆青春。我们永远以温州大学为荣,也期待温州大学因我们的付出而变得更加辉煌和美好。

走在春风里,我们沐浴片片阳光,细嗅缕缕芬芳,把最美的欢颜绽放在这片我们爱恋着的土地上。此次活动,在温的女同志们开拓了眼界,饱览了美景,享受了美食。与此同时,远在外地的女同志们在微信群里表达浓浓谢意,因为热心细心的会长理事们没有忘记她们,通过不厌其烦的一一核实地址与电话,让她们在节日前夕收到了从云南昆明空运过去的美丽鲜花。这个“三八节”,线上线下,欢声笑语经久不断……
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人脸上的笑容会渐渐淡去,但温暖却永远留存密封在了每个人的心里。2022年,在这春寒料峭的日子里,温大离退休教职工协会二分会的全体女同志,度过了一个难忘而有意义的“三八节”。

(摄影:刘晨曼、郑蔚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