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汽笛声里,三十余位银发旅人拖着鼓鼓的行囊,在温州南站汇成一片欢腾的云海。温大离退休协会二分会与温大离退休第十三党支部的年度游学活动如约启程,四天三夜的动车轨迹,即将在镇江与苏州之间,画出一道文化的弧光。

金山寺的飞檐最先叩响千年文脉。古银杏筛落的阳光里,我们数着石阶上的岁月包浆,听导游细说白娘子与法海的传奇新解。转渡西津渡时,青石板街忽而飘起细雨,油纸伞次第绽开,恍惚与马可·波罗时代的商队擦肩而过。焦山碑林的翰墨沉香中,我们几位老教师抚碑论道,引得年轻游客频频驻足。姑苏城贝聿铭设计的苏博,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立轴。行至沙家浜,这群"阿庆嫂"的后援团,在饭桌上以一曲《智斗》赢得满堂喝彩。最令人叹服的是,盘门这座始建于春秋的城防体系,以陆门、水门、瓮城三重架构,完美演绎着古代军事智慧。漫步木渎古镇,七里山塘的黄昏最是醉人。当寒山寺檐角风铃轻响时,老教师们临水凭栏,将张继的《枫桥夜泊》吟出了七分古意三分新愁。

归途的高铁上,百余张照片汇编成的电子相册,在分会群里绽放成一片片绚烂的春海棠。这哪里是寻常的游学活动?分明是知识根系在江南烟雨里的再一次萌发。这群“银发学子”忽然明白:所谓"与时代同步",原是霜色未歇的步履,在岁月褶皱里与万物温柔相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