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风采
    耕耘园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我做起

    作者:  编辑:  来源:温关工委[2008]16号   日期:2008-12-01  阅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开头就提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本文针对青少年实际,侧重讲一下《促进和谐社会从我做起》的问题。分三个问题讲: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这是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全党、全国人民为之欢呼行动,“十七大”又有了新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1、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保证。

    “和”是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孔子时代,就将“和谐”当作宝贵的东西,孔子在《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意思是说,礼的功能主要是调和,先王之道,是以和谐为美德。我们将“和谐”两字拆字分析法,更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的目标,“和”是由“禾”和“口”组成,意思是“人人都有饭吃”;“谐”字是由“言”和“皆”组成,意思是“人人都能说话”,即人人享受民主平等的生活。这与我们建设繁荣、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说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人民幸福的保证”。

    2、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和谐”,就是和睦,家庭要和睦,单位要和睦,学校要和睦,社区要和睦,国家、民族要和睦、世界要和睦(和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友好、相互帮助,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世界要和平、求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3、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民主革命领导人民消灭剥削、压迫,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是为全体人民过上共同富裕的和谐生活,党的“十七大”更进一步描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么令人向往。

    4、也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需要。

    “和”就是要“和平”,“和”就是“平等”,无论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都需要平等,“和”就是“和为贵”,通过协商、和谈来平息国际间的纠纷、平息矛盾,平息局部战争,实现世界和平、只有和平,世界才能发展,各国才能双赢。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影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①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②就业、社保、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社会治安等方面群众的切身利益矛盾不少;③体制不健全、民主法制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缺乏诚信、一些干部腐败,以及敌对势力渗透危及国家安全等等。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矛盾没有世界,“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问题是我们对待矛盾的态度,遇到矛盾逃避、回避或绕道走,都是错误的;我们共产党人正确的态度是面对矛盾,解决矛盾,克服矛盾,推动事物不断前进,构建和谐社会,一步步地达到理想境界。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原则

    (一)目标:
    建设惠及十三亿人口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相处局面。党的“十七大”描绘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任务:

    1、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方略得到落实,人权得到切实尊重、保障;
    2、城乡、区域差距扩大逐步扭转,分配收入合理格局基本形成,就业充分,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幸福,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更广泛;
    3、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更大提高;
    4、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显著提高,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5、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提高,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6、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7、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好转;
    8、加强党的领导。

    (三)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
    2、坚持科学发展观;
    3、坚持改革开放;
    4、坚持民主法治;
    5、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坚持党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三、青少年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做什么?

    即从我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首先,做到“五育”和谐发展。即是说对我们正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青少年,从自己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做起。这完全符合《决定》“以人为本”、“全社会共同建设”的原则,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社区一分子,家庭的成员,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希望所在,你们的茁壮成长,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家庭和谐、社区和谐,也关系到明天国家、温州的社会主义和谐建设。所以在《决定》的第三部分第四点就强调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往往偏面强调“成绩第一”、“智育第一”,忽视了其他“四育”,影响了青少年全面素质的提高,结果学习成绩也搞不上去的。其实“五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这是人类教育千百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德智体美劳五育只在理论分析中加以分割,作为个人的实践中要做到“五者”统一。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分三个不同层次:心理发展;身心发展;实践能力三个层次。后一个层次包含了前一个层次的内容,并且综合了本层次的新内容。

    第一个层次,是心理和谐发展。

    从心理学角度概括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人德智美全面和谐发展。

    1、德育:是灵魂和方向,也是一个人发展的动力源泉。有了为国家民族富强而献身的愿望,高尚的道德修养,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学科学、立大志,形成对国家、民族强烈的责任感,为国家民族去开拓,去竞争,达到成功的彼岸。这样的青少年,必将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

    2、智育:它不仅是指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今天更重视转化为自己能力的智力。过去停留在用脑子识记较多,今天学习新观念是全身心参与把握世界,在接触世界中形成主体知识和智力,接受外界信息,经过筛选、加工、储存、再现,用来指导实践,有一个读懂弄通的过程,因此,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理化生中,不仅要记忆,还要练习、实验、体验、转化为自身的智力,才能形成精力充沛,思路广阔,才华横溢的人才。

    3、美育:不仅具有艺术细胞,这里的美育是广义的培养人的情感。情感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美育是培养情感的手段和途径,情感的魅力已成为科学的入口,孕育良好道德行为的必由之路,爱因斯坦、钱学森都在艺术细胞中成长,钱学森、李四光的成功,都是在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情感中,为中国富强作出杰出的贡献。

    第二个层次:身心和谐发展。

    当心理和谐发展与生理联系在一起,就进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求青少年一代将心理和身体和谐发展统一起来把握。任何忽视生理或心理发展都是偏面的。现代体育要求青少年做到身心健康、运动技能、营养、保健全面和谐发展,实际体育与其他各育关系十分密切。

    体育锻炼,促进人的大脑神经的发展,特别双手的运动,促进智力发展、智育发展;体育是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手段,通过体育锻炼,培养人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荣誉感等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素质;体育与美育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人体美是现代人审美追求的主要内容,体育不仅塑造人体美,更能塑造心灵美——勇敢、坚韧、礼貌、克制、协作等高贵品质和情操,良好的心态,既有道德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第三个层次:劳技教育,是“五育”的综合。

    把前“四育”的知识、思想意识、情感和体力,运用到劳动创造中来,使个体和社会统一,具体的、历史地和谐发展。劳技教育是促进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前“四育”的综合运用,在劳动中使学得的知识、意志、情感、体力在劳动创造中展现出来,物化成劳动成果,使自身处于积极的创造状态,对个人的意志极好的考验和磨炼,情感得到陶冶、升华,并对自身的知识、行动作出评价,不断自我完善。所以,我们从小要养成劳动习惯,从自身生活劳动做起,古人说:“扫一屋都不会,何以扫天下!”。对于我们青少年说构建和谐社会,首先从自身提高全面素质做起,青少年本身“五育”和谐发展,就能促进家庭和谐发展、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也就更加融合和谐了。

    第二,处理人际关系中要礼貌待人,不恃强凌弱。构建和谐社会中,人们交往中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形成彬彬有礼的风度,就会减少人们之间各种矛盾,形成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从我做起:

    1、养成礼貌用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不强调夺理,做到谦虚恭敬;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首先从称呼做起,对年长者称:“老爷爷”、“老奶奶”、“老伯伯”、“老妈妈”、“老同志”、“老师傅”或“叔叔”、“阿姨”;对年幼者称:“小弟弟”、“小妹妹”、“小朋友”等;对年龄差不多的,在社会上、机关里称“同志”、同学之间平日互相喊名字,或为加强亲戚感称“小王”、“小李”,不能叫绰号;学生对老师的爱人称“师母”、“师父”,或称“伯伯”、“叔叔”、“阿姨”等;对恋爱对象的父母称“伯父”、“伯母”,如果关系已确定,则称“爸爸”、“妈妈”;对不相识的人,先问姓名,请问:“贵姓?”、“尊姓大名?”,回答则称“敝姓×”、“小名××”。

    2、举止文明大方。行为庄重大方,谦逊温让,平等待人,团结友爱,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支持协作,不欺侮弱小,不强势欺人。具体从这些方面去做:

    (1)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思想上、学习上要相互关心、支持,交往中要以礼待人,做到大同学爱小同学,小同学尊敬大同学;男女同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对女同学不要随便开玩笑;不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更不能讽刺讥嘲。同学请教,要热情接待,真诚帮助;生活中年龄大、体力强的同学,要照顾小同学和女同学,受照顾者要有礼貌地致意。

    在学校里,早上遇见老师,要主动打叫呼行礼——“早安”,晚上“晚安”。上课预备铃响,立即进教室静候老师来上课,迟到,在教室外静候,报告!经老师允许后,行礼进教室入座;上课虚心听讲,有疑问,先举手,后站起发言;到老师办公室或寝室,先叩门、或“报告”,允许后,再进入;对老师批改作业或试卷,有不同意见的地方,不能擅自涂改或撕毁,可以与老师商讨、请教,表示对老师的尊重;下课时,待老师先离开教室,不要抢在老师前先走。衣着要大方得体,上课不能穿背心、拖鞋,进实验室、图书馆也一样,按规定借阅图书,使用仪器设备;在运动场看赛球、或其他竞赛时,不能粗野哄场,听从裁判决定,当拉拉队时,不能过于倾向庇护自己一方,更不能作不礼貌的行动,对客队表示礼节性欢迎与欢送。

    对行为不端之处,要坚持原则,热情帮助;对待批评要坚持真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犯过错误的同志,不要歧视,更不能讽刺;同学中有犯了错误的,要积极帮助,不掩饰包庇。

    (2)在家里,早起,第一次遇见长辈,应招呼称安;离家时应向家庭成员道别,以便家人知你行踪;回家时,也给家里长辈打个招呼;处理家庭成员关系准则,应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让、互谅、互慰;用膳时,等人到齐后再吃,如果你先吃,要照顾后来用膳的人,不能将好吃的都吃光;有客人来访,一般应把家庭成员一一介绍给对方;对老人要尊敬,说话要亲切、和气;有些老人唠叨,做小辈的要耐心、容忍,只宜事后劝解,不要当面争吵;对弟、妹、子侄要关心爱护,不要因小事打骂欺侮他们。

    (3)邻里:早晚相见,要互相打招呼,对老弱病残邻居,买菜、买米、买煤气等主动照顾;不要随便用邻居的日用品,急用也要征得同意,方可使用;家属或小孩与外人争吵,先劝家人平息下来,决不坦护一起吵,即使错在对方,也要缓和气氛,问明情况后,找机会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开电视机、录音机时,要照顾邻里,尽量音量调轻,切忌深夜高声谈唱;公共场所要主动打扫,保持清洁。

    第三,讲究卫生,创建和谐环境。

    常见社会陋习:①随地乱抛纸屑、果壳、垃圾;②乱涂墙壁、乱贴小广告;③不注意公共卫生,随地大小便。这是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应从我做起:

    (1)个人卫生,做到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勤洗澡,保持容貌整齐清洁;不穿奇装异服,服饰要清洁、美观大方。

    (2)公共卫生,做到不随地乱倒垃圾、污水,不乱丢纸屑、瓜皮果壳、塑料袋、烟头等;不弄脏、破坏公共场所设施,保持公共场所和校园清洁。

    (3)维护市容,不在公共设施和街道树木上乱涂、乱写、乱贴、乱挂;不占道,不乱挖道路或堆放实物;爱护校园和市区的一草一木,不任意攀折、蹂踏。
    如果人人都这样做了,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就更加和谐。

    ( 吴守德 〈宣讲材料〉温关工委[2008]16号)

    0

    上一条:我校老同志改革开放30年征文获奖

    下一条:访苏步青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