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风采
    耕耘园

    温州日报《集邮》专版出刊的前前后后

    作者:  编辑:  来源:温州邮政报   日期:2009-06-25  阅读:

    编者按:温州集邮协会成立于1985年,20多年来的集邮事件,所有的经历者现仍活跃于温州邮坛,这是温州集邮之幸事。我等(包括温州集邮简述的作者倪郁烈先生)属于后来者,对于20多年来温州集邮界所发生的事,有的是有据可查,有的是道听途说,有的还难免是个人推断。感谢郑可麟先生对温州集邮简述中的《温州日报•大榕树图文版》一事的亲身经历的叙述,以及对部分不准确之事作出指正,这不仅补充了温州集邮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一笔,而且给以后留下准确的史料。作为《温州集邮》的执行主编非常渴望温州集邮界的老前辈们多多关注温州邮史方面的文章,如有不妥或错误之处,一定要拨冗指正,避免以讹传讹,留下历史遗憾。

    读《温州集邮》2008年8月第8期第8版《温州日报•大榕树专刊》简述一文(一下简称“简述”),作为当年参与此事的当事人之一,把当时办刊的前期后后记叙下来,也不失为温州集邮史料之一角。不当之处,尚请知情者指正。

    1998年1月间,时任《温州日报》文艺副刊部编辑的沈迦找我,谈了他拟在《温州日报》大榕树副刊上不定期出《集邮》专版的想法,要我找几个人帮忙组稿。我找了市老干部集邮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周瑾和理事郑金条商量,大家都认为是件大好事,应全力支持。经过酝酿磋商,3月14日下午,我们四人在荷花路里仁公司办公室开了第一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办刊方针和栏目设置。大家一致认为温州日报的集邮专版应具有温州特色。每期应有介绍与温州有关的邮品、邮政史料、集邮活动等的文章;登载的文章要以温州本地撰写的为主,尽量少用转载和摘录的。当时提出的栏目有:专题讨论、邮市走笔、每月邮讯、温州邮市价格、温州邮林散叶、话说新邮、邮坛速递、外邮传真等等,并作了分工。确定3月25日出第一期,23日最后交稿。以后争取每月出一期,时间为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版面要力争用彩色印刷(当时温州日报每天只有两个版面是彩色的),故应做到图文并茂。为使版面更丰富多彩,我答应提供一些珍稀邮品(第一期有《梅兰芳》小型张和《戴安娜》纪念邮票,第二期有《牡丹》小型张和《桂花》无齿小型张,第三期有《从小爱科学》小型张。后来稿件多了,就用不着我再提供了)。

    第一期顺利刊出后,我们四人在当年4月11日和5月10日又开过两次会,主要是收集反映和准备下一期稿件。由于各方面反映不错,更由于市集邮协会和市老邮协一些同志踊跃投稿,稿件来源较丰富,后来就没有再开会了。值得提出的是市邮协白剑影老集邮家写了不少温州集邮活动史料;李方华副会长几乎每期都提供新发行的国内外邮品资料。除了我们三人,即周瑾(川吉)、郑金条、郑可麟(丁口、关邑、鹿米)之外,市邮协和市老邮协很多同志也寄来了稿件,经采用的有苏立征、周锦武、戴宏海、周星槎、李善庆、等等同志的文章。他们写的主要文章在“简述”一文中已有介绍,这里就不赘述了。

    1998年3月至12月,《集邮》专版基本上做到每月出一期(第三期因故由5月28日推迟到6月4日,9、10月只在10月14日出了一期),而且全部是彩色版。1999年,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年出刊不是很正常,只出了6期。我因两次出国探亲,有5各月不在温州,也帮不上多少忙。其中第12期还由于报社的原因出了唯一的一次黑白版。

    2000年,集邮专版只于年初出了两期。2000年3月为最后一期。两年多时间一共出了17期。

    关于停刊的主要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沈迦于当年辞去温州日报编辑一职,“下海”担任里仁电脑公司老总了。上月见到沈迦,我曾问他此事,他笑笑。事实上,没有一个既爱好集邮、又有一定集邮知识的编辑,集邮专版也是难以为继的。

    《温州集邮》“简述”一文中提到:“温州市邮协与《温州日报•大榕树图文版》合办《集邮专刊》”,我不清楚有什么依据。从已出的十七期版面上,只有《大榕树•图文版 集邮》的标题,没有找到“温州市邮协”或“温州市老邮协”合办等字样。经查1998年至2000年间温州市邮协已发表的总结文字中,也没有找到任何有关《集邮专刊》的记录。倒是在温州市老邮协的十年活动小结中,有以下的记载:

    1998年3月2000年5月间,我们老干部邮协配合温州日报副刊《大榕树》刊出每月一期的“集邮专栏”,为副刊撰稿66篇,提供集邮信息18条,邮品样本50余种,做到图文并茂,吸引更多读者欣赏。

    我认为这里的提法,还比较事实求是,切合实际。

    (作者:郑可麟 《温州邮政报》2009年第三期 总第85期)

    0

    上一条:一枚“中国飞剪号”首航实寄纪念封

    下一条:剪朝霞 •贺0九元旦 ,迎牛年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