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风采
    温大学人

    读蔡世新老师的画

    作者:  编辑:  来源:温州晚报   日期:2009-02-14  阅读:

      蔡世新老师(艺名斯声)是上世纪80年代我在温州教育学院读中文时,两位教古典文学的老师之一,另一位是卢昕老师。两位老师授课风格迥异,蔡细腻,卢洒脱。我与搞书法的唐陈汉坐同桌第一排,基本上算是“零距离”接受教育。古典文学是大课,学时最长。故而两位老师讲坛风采,特别是蔡老师那特有的声腔语调,算是烙在我脑海里了。像许多老师一样蔡老师课前准备是很认真的,不同的是一旦开讲蔡老师便会直线进入一种诲人不倦的完全忘我的亢奋状态。蔡老师还有个显著特点,那就是每次上课近乎本能地要把自己所准备的所有知识一点不剩地传授给学生,仿佛有半个标点符号落在肚子里,就是对不起学生对不起党。所以在我印象中,蔡老师的课几乎都是超时的。这在以时间论报酬的当今,恐怕这样热心肠的人已是不多的了。
      
      完成中文各课学业,应该说已是基本了解了汉语言文学是怎么回事。我是搞画的,觉得文字这东西不如线条色彩好玩,觉得此水亦很深,还是浅涉为好。加上自己胸无大志,又有些许“悠然见南山”的潜意识,故拿到文凭后既没有继续研读做学问,也无系统的创作计划,只是顺其自然地拿书拿笔拿筷子,日复一日。大约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日收到蔡老师举办个人书画展的请柬,让我惊讶。后又闻蔡老师出版文集一本接一本。再后来在蔡老师家,居然见到了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大十六开硬壳精装本个人作品集,让我感慨。在当代中国画家中,能出版这样的作品集是足以“扎型”的。
      
      这本集子可能是我见过的涉及艺术门类最多的个人作品集。诗、书、画、影齐备,编排上也穿插交错自成一体。即便是画,其内容也囊括传统国画的人物、山水、花卉、飞禽等基本科类。书名:《艺圃群芳—云轩声诗书画影集》(先生号云轩)。打开,拜读。第一感受是蔡老师真想画画,诚心画画,诚而无畏。他以丹青直抒胸臆,不会像时下某些名家好耍笔墨“忽悠”人。画风质朴,画如其人。老年习画大都以花卉为主,蔡老师凭借深厚的文史底蕴和一定的造型能力,敢画敢碰,创作了大量以古代文人墨客为题材的历史人物画。屈子、阮籍、嵇康、陶渊明、谢灵运、驺摇、太白、张湮、叶适、戴侗、王十朋、永嘉四灵和高明等等,这些蔡老师长期潜心古典文学,积淀孕育于心灵深处的历史人物形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般的泉涌笔端,还真让老师过足了画瘾,恐怕想停下来也是件难事。依我看这是蔡老师在以绘画的形式演绎他的古典文学课。难得的是,《嵇康扶琴就义》、《达摩普渡》、《灵运秋吟》等作品能较好地达到形神统一,意气相合之境界。人物神态耐看,这很不易。山水作品多取材现实生活,其中当首推《三峡夜航》。此画沉雄而有气势,险峰轻舟飞云湍流自然交融,用笔设色造境染势也恰到好处,作品很有力度感和旋律感。另一幅代表作我以为应是写阮亭诗意的《钓人居夕照》,格调古雅,意境幽远,颇得古风逸韵,是为作品集中之佳作。其他如《石门烟瀑》、《寨寮一角》、《泽雅龙溪吟》、《山高水长》等作品用心品赏,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八百里瓯江》长卷是其山水画中的大作,高68厘米,长1300多厘米的作品,能以统一风格驾驭全画且有一气呵成之整体感,这就很不简单。我还喜欢蔡老师的《春讯》、《冬崖》、《鸲鹆闹春》等花鸟画作品,有章有法有意趣,挥洒得度。此外,《浙南风物图志》系列花鸟果物小品也值得一读。从蔡老师近年来的出版物来看,诗书画影只是老师的副业,是其整体教学成果的一种衬托。但能托得如此琳琅满目、群芳飘香,则需一定的艺术功底与涵养。蔡老师少年就曾研习画事,有绘画情结,现存早期作品《双狐相戏》就可见年青的心灵早已埋下了传统文化的根基。随着岁月的延移,阅历的渐丰,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参悟及各类艺术养分的吸化,特别是离休后对多种艺术形式的有益尝试与融贯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风貌。总体看,蔡老师是传承传统绘画理念,好用兼工带写、墨色并重的表现手法,走雅俗共赏路线。但读蔡老师的画不应停留在技法表层,也不能只读绘画作品,而应该结合诗书等艺术整体地欣赏,方能进入蔡老师的艺术世界,真正领略其为学思想、审美范式与艺术特质。
      
      在作品集里还能读到一种超越作品的顽强的进取精神。这,就不能不令晚辈肃然起敬。老年人离退休后不甘寂寞,通过挥洒笔墨吟诗作画,怡养心神,娱乐晚年是为常事。但蔡老师显然不同,从作画、参赛、获奖、个展、出版等系列动作来看,早已超越自娱而有所为了。以老师现年79岁的高龄,还如此只争朝夕笔耕不辍,“不用扬鞭自奋蹄”,不断编织与实现一个比一个更为庞大的计划,这也早已不是简单的重圆少年艺术之梦了,而是在更高层面上对人生终极意义的一种思考、体悟与把握。在聊谈中得知,蔡老师竟还有几个“百件”的宏大目标,着实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近乎吉尼斯精神的震撼。看来,老师真的是铆上劲了。人各有活法。蔡老师的人生,很充实。
      
      去年底,现为潘天寿纪念馆馆长的卢昕老师从杭州回来参加我们的20周年同学会。在他离温前我约请了两位昔日古典文学老师和同桌的唐兄,去“去茶去”茶馆小聚,感受多多。其一便是再次感受到了蔡世新老师的质朴与执著。
      
                                 二○○七年春月

    (作者 曹 强 《温州晚报》20070406)

    0

    上一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探索者、开拓者——记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吴守德

    下一条:人 生 贵 相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