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MORE>>
    晚年资讯

    老年医疗:挑战已经到来

    作者:  编辑:  来源:新浪网   日期:2010-03-30  阅读:

    3月23日上午9点,北京老年医院一派宁静。这里古木成林、小径通幽,不时有鸟雀掠过。
      
    该院是北京市唯一一家三级老年医院,承担着老年病的医疗、科研、教学、培训等多项职能,这样的医院在全国屈指可数。2004年担任该院院长的陈峥,则是老年医疗业内知名的“布道者”。
      
    他对行业形势的判断令人心紧:“老年医疗的挑战已经到来,形势非常严峻。但是目前说得多、做得少。”
      
    陈峥眯起眼睛,略作停顿:“未来10到20年是我们的时间机会,如果把握不住,那么困难就将凸显。”
      
    2009年初,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上透露,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59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2%。
      
    北京老年医院老年病临床与康复研究所所长宋岳涛告诉《瞭望》新闻周刊,目前中国老年人平均生活不能自理率为8.81%。据测算,截至2008年底,全国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数量为1408万,2020年将超过2000万,2050年会达到3800万。如果再考虑生活半自理的老年人群,这个数字将更为巨大。
      
    “这意味着庞大的老年人群需要接受长期照料的服务。现状却是,养老服务由民政部门组织实施,医疗保健服务由卫生部门组织实施,长期照料服务则没有明确的部门组织实施。可以说民政、卫生都在管,也可以说都不管。”宋岳涛说。
      
    在“2009中欧社会论坛”上,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说,由于一个失能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必须依靠他人的老年人)最少影响两个家庭,中国现在至少几千万家庭都被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所困扰和迷惑,“困扰的并不仅仅是穷人,包括许多领导干部。这确实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而老年人群长期照料面临的问题,仅仅是老年医疗诸多难题的冰山一角。
      
    匮乏的长期照料
      
    长期照料,又名长期护理,是指老年人由于生理或心理受损,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因而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甚至无限期地都需要别人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广泛帮助,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医院的临床护理,愈后的康复护理和训练等)。
      
    “长期照料不同于一般性的为老龄社会服务,它的专业性较强,涉及到预防、医疗、康复、护理、心理以及管理等多学科内容,单靠家庭解决不了,政府也不可能包办,必须构建长期照料服务体系。”陈峥说。
      
    他表示,国外的经验是,主要涉及老年日常生活照料的,其服务机构为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退休村等;主要涉及老年医疗、康复和护理的,其服务机构则是老年医院、老年康复院、老年护理院、临终关怀院、日间医院或日间照料中心等。
      
    在前述论坛上,王振耀将长期护理缺乏列入当前中国老年人的三大困难。其依据是,第一,从设施看,2008年全国共有机构类和社区类收养单位38243个,养老床位245万张,收养的老人差不多为203万人,其中,农村的“五保”供养机构就有3万多个,收养150多万人,城镇的养老机构数量不多,收养的老年人其实是很少的;第二,从人员讲,长期护理需要养老护理员,全国只有2万多有资质的养老护理员。
      
    “中国的养老机构的确总量不足,但比之更严重的是,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院等提供老年医疗服务的机构更为缺乏。可以说,大多数省市还没有比较规范的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院等。”陈峥说。
      
    宋岳涛表示,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养儿防老”的社会氛围非常浓郁,但由于中国大多数老年人是“未富先老、未老先病”,因此,对老年人的长期照料使子女亲友陷于两难:一边是孝顺老人的道德压力,一边则是工作和经济条件的压力。“这已经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宋岳涛认为,要重点发展为老年人群提供长期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的社区医疗服务支持和相应的医疗机构,如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院等。“至于这类机构到底该由卫生部门管还是由民政部门管,这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并在部门间形成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关系。”
      
    稚嫩的老年医疗
      
    “与国外相比,中国老年医疗的情况仍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大家转变观念。”陈峥说。
      
    据他介绍,目前全国从事老年医疗服务的医院不多,设立老年病科的综合医院也不多,且大多是从原来的干部保健科等科室转变而成。“北京的情况是,除我们这一家三级老年医院外,各区县还有一家二级老年医院。其他省市挂名老年医院的则非常少。”
      
    此种现状令陈峥心生不安:“大家都在说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在实际行动中,我们还没有采取足够的有效措施去应对可能出现的老年医疗保健矛盾。这反映出,我们在观念上还没有真正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问题。”
      
    在陈峥看来,老年病虽然与传统意义上的内科、外科、妇科等疾病相关,但它又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自身疾病特点的疾病。“正如专家指出的,你不能用中青年的眼光看待小儿,同样,你也不能用中青年的眼光看待老年人。”
      
    宋岳涛将老年病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中青年可发病而老年人患病率明显增高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二是老年人在器官老化基础上发生、与退行性改变相关的疾病,如老年痴呆、骨质疏松等;三是衰老使机体机能减退而引起的急性疾病,如老年人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老年病的重要特点是年老体衰,多病共存。这意味着给老年人看的不仅是‘病’,还要看‘人’。这种医疗服务需求很难靠单个医生完成,必须依靠医疗团队。换言之,这是一种‘多学科’的诊疗模式。”
      
    陈峥说,北京老年医院与普通医院的区别恰在于此,“在普通医院,老年患者只能在不同科室治疗不同疾病,我们医院则是‘一站式’治疗。”
      
    他解释说,所谓“一站式”治疗,是指老年病专科医生、康复医师、临床药师、营养医师、专科护士、老年精神病医师和临床心理医师等组成多学科医疗团队,对住院患者进行全面检查、诊断、强化干预治疗和健康指导,出院后继续进行健康咨询和健康促进活动。
      
    “在这种诊疗模式下,你能体会到,考验一个医生的,不再是手术等的专业技术能力,而更多的是综合分析能力。”
      
    因此,陈峥认为,老年病对医生的要求更高。“一般情况是,一个内科医生尚需经过2年的老年病专业学习后,才能真正进入老年病领域。”
      
    他了解的情况是,英国的老年病科医生数量居该国医生的第三位。而在我国,老年科的从业医生很少,还基本谈不上成为一支队伍。
      
    机构、人员之外,国家学科设置里把老年病学科设为保健医学下面的三级学科,医学院校里尚没有独立的老年病学专业。“卫生部有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该司下设妇女卫生处、儿童卫生处,但就是没有老年卫生处。”
      
    陈峥认为:“这些都表明,我们对老年医疗的理解还比较肤浅。老年医疗保健急需政府支持。”
      
    “差发达国家三四十年”
      
    在陈峥看来,与传染病、精神病一样,应该有更多的老年医疗健康服务项目纳入政府的公共卫生计划。“我们都知道,接种疫苗、疾病筛查等公共卫生项目能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其实,一些老年疾病的预防也相当重要,他们同样需要列入公共卫生项目,比如老年人防跌倒的评估。”
      
    陈峥说,自由行走是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跌倒事件则是直接威胁老年人独立行走的重要因素——不仅直接威胁老年人的生命,而且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他解释说,老年人大多患有慢性病,故老年人跌倒后的总病死率比无跌倒损伤的老人高约5倍;而且,老年人的跌倒容易导致骨折、肢体受伤等,往往需要卧床休息,而老年人一旦卧床过久又可能引发褥疮、感染、抑郁症等许多疾病,因此,跌倒是老年人伤害的首要原因之一。
      
    “很多专家都在呼吁,社会要强化老年人对跌倒的认识,并帮助他们采取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对老年人的跌倒倾向进行全面综合评估,而开展这个项目就需要政府提供资金上的支持。”陈峥说。
      
    防跌倒之外,老年女性的尿失禁预防也很重要。陈峥表示,“老年女性的尿失禁比率非常高。因为尿失禁,她可能就不出门了,甚至导致抑郁症。你可以想象,有的女性患者仅仅因为咳嗽一下尿就出来了,这让她身边总有异味,严重影响她的尊严。而尿失禁的早期预防价值也很大。”
      
    陈峥说:“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很多老年医疗保健项目是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社会对老年医疗保健的需求也非常大,尤其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但总体而言,我们的老年医疗还很滞后,说差发达国家三四十年并不算夸张。”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张冉燃 来源/新浪网)

    0

    上一条:日本的养老服务

    下一条:《瞭望》文章: 养老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