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风采
    耕耘园

    奇迹543 ——纪念建军90周年

    作者:金礼义  编辑:老干部工作部  来源:   日期:2017-08-06  阅读: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东方卫视播放了电视连续剧《绝密543》(543是地空导弹的代号)。我们地空导弹部队的老战友们,心情都非常激动。那熟悉的场景勾起了我深深的回忆。

    1960年,我高中毕业即被保送进地空导弹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地空导弹营、团、训练基地和指挥机关工作,与地空导弹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曾在新疆搏斯腾湖边上保卫原子试验基地;曾在河西走廊戈壁深处教授地空导弹射击规则和方法;曾在中越边境率部轮战,时刻准备歼灭敢于来犯的空中之敌……27年的军旅生涯,那艰苦、紧张、充满激情的生活,令我终生难忘。尤其是我地空导弹部队与美蒋高空侦察机斗智斗勇,并克敌制胜,先后击落6架敌机,在全世界开创了用地空导弹击落高空侦察机的先例,且击落数量占全球四分之三(全世界用地空导弹击落高空侦察机总共8架),创造了世界防空作战史上的奇迹,更让我引以为豪!在建军90周年之际,我把自己曾悉心研究,并认为是最珍贵最精彩的部分记述下来,以作纪念。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美制RB-57和U-2型高空侦察机,频繁对我国核试验基地和远程导弹基地实施空中侦察。由于其飞行高度都在2万米左右,我歼击航空兵和高射炮兵都奈何它不得。因而对付敌高空侦察机入侵侦察,保卫祖国领空安全的责任,落到了年轻的地空导弹部队身上。

    我国地空导弹部队创建于1958年10月,最初仅三个营,装备苏制萨姆Ⅱ型地空导弹。该导弹射高可达2万3千米,最大射程为35公里,可有效对付当时最先进的高空侦察机。

    起初,三个营集中部署在北京地区,担负首都防空作战任务。并于1959年10月7日,在通县上空一举击落一架飞行高度为1万9千米的RB-57高空侦察机(美国制造,台湾飞行员,下同),在全世界首创用地空导弹击落高空侦察机的战例。此后敌机虽仍频繁入侵侦察(已改用性能更先进的U-2飞机),但都避开首都地区,使我三个营二年多未获战机。

    1962年6月初,总参谋长罗瑞卿多次主持召开防空会议,商讨对策。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提出,从三个营中抽出一个营,在U-2飞机经常活动的航路上设伏,主动寻求战机,并称之为“导弹打游击”。但有人不同意,理由是抽出一个营,首都防空会出现大缺口,而且地空导弹部队装备笨重复杂,难以实施机动作战,苏军教典中,并没有讲可以机动作战。刘亚楼则坚决认为,固定设防,守株待兔,部队无用武之地。应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打破常规,克服困难,创造战机。

    1962年6月27日,地空导弹独立第二营奉命秘密机动转移到长沙大托铺机场设伏。但三个月过去了仍未获战机。空军司令部对当年上半年U-2飞机十一次入侵航线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有八次经过南昌。于是决定将二营从长沙转移到南昌向塘机场设伏。为了保密,行军时部队番号、服装、汽车牌号都改为“地质勘察队”,并将阵地选在一片松树林中,以利隐蔽。一切就绪,但U-2飞机仍不见来。为了“引蛇出洞,诱敌上钩”,9月7日,空军命令一个轰炸机大队从南京转移到南昌向塘机场。这次大张旗鼓的佯动转场,果然惊动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台湾情报机构。9月9日上午6时,一架U-2从台湾桃园机场起飞,经福州向南昌飞来。然而敌机没有进入二营阵地上空,而是侧飞离远,向九江飞去。但不久该机突然左转一百八十度,对着南昌直飞过来。8时32分进入二营火力范围。制导雷达及时发现目标,并进入自动跟踪,当敌机距离35公里时,营长下达“发射”命令,引导技师间隔6秒依次按下导弹发射按钮。随着三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烈焰腾空,三条鲜亮的火龙从松树林中依次直扑目标,U-2飞机顷刻被炸毁,飞行员陈怀生负伤跳伞被擒,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是我国击落第一架U-2飞机,周恩来总理第一个给刘亚楼司令员打电话祝贺:“这是个伟大的胜利!美国U-2飞机前几天入侵苏联领空,他们只是提出抗议,而我们却把它打下来了!”9月21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听取二营营长岳振华关于击落U-2飞机的汇报。毛泽东握住岳振华的手连声说“打得好,打得好啊!”该营荣立集体一等功。

    U-2飞机遭我击落,敌方即针对我地空导弹制导雷达的工作频率,在U-2飞机上加装电子预警系统(称十二系统),用以向飞行员发出地空导弹威胁的警报,使飞行员快捷操纵飞机,机动逃脱。

    1963年3月28日,一架U-2飞机再次入侵我西北重镇酒泉。当守候在此的地空导弹营打开制导雷达天线时,U-2飞机像长了眼睛似的迅速逃离。待雷达关机后,敌机又飞往目标侦察,然后大摇大摆地离开。

    为了有效打击U-2飞机,空军调集三个地空导弹营,集中在U-2侦察西北必经之地西安设防。9月25日,一架U-2窜入西安,三个营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结果还是制导雷达一开天线,U-2就迅速改变航向逃脱。可见三个营集团部署也无济于事。因此,能否有效对付U-2的预警系统,成为能否击落该机的关键。

    经分析发现,U-2飞机都是在我制导雷达开天线后20秒,才开始机动。要打它,必须在这20秒上做文章。经研究决定采取二个措施:一是压近制导雷达开天线距离,由原来的120-75公里压近到38公里以内;二是快速完成射击操作,将原来开天线到发射导弹需要做的14个动作中的9个,改在开天线前做好,其余5个动作在开天线后10秒钟内完成,以保证开天线后迅速抓住目标,立即发射导弹,使敌机来不及机动逃脱。这种近距离开天线,快速进行战斗操作的方法,称之为“近快战法”。部队随即组织反复演练,很快掌握了此战法。

    根据当年1至9月份,U-2飞机17次入侵航线,其中6次经过浙江、江西交界的衢州、上饶一带的情况,军委副主席聂荣臻指示,将四个地空导弹营(原本三个营再加一个原先用于改装训练的营),分别从北京、西安机动到浙赣交界,以营与营之间40公里的间隔,在上述地区构成160公里宽的防线。空军副司令员成钧中将随部队一起到达设伏地点。

    11月1日,一架U-2飞机7时43分从浙江温州入陆,沿衢州以东地空导弹部队外侧,向西北方向飞去。指挥所判断:敌机在西北地区侦察后,返航时很可能经过设伏地区,要求部队作好充分的战斗准备。

    11时15分,该机从甘肃鼎新机场折返,果然沿着原航线返回。目标指示雷达在200公里处发现目标,高度20500米,时速750公里。14时11分经过九江,飞向二营阵地。指挥所下令:“二营负责消灭敌机,其他营佯动配合并作好射击准备;开制导雷达天线压缩到37公里以内”。当U-2距离35公里时,二营开制导雷达天线。然而引导技师在荧光屏上没有发现目标。原来目标信号在显示器右下角,只露出半个信号。好在营长眼尖,急喊:目标在右下方!引导技师迅速摇动手轮,将信号引导到显示屏中央,三个操纵员转入自动跟踪,随即连续发射三发导弹,将敌机击落,飞行员叶常棣跳伞后被活捉。

    1964年7月7日,二营又在福建樟州地区,面对空中复杂情况,沉着果断,正确指挥,熟练操作,采用近快战法,再次击落一架U-2 飞机。

    U-2飞机接连遭我打击后,敌方意识到我们已经有了对付其预警系统的方法。于是又在飞机上加装一套更加先进的“回答式”电子干扰系统(称十三系统)。该系统在接收到我制导雷达的探测信号后,会自动产生“回答式”干扰信号,使我制导雷达跟踪系统不能跟踪目标信号,而跟踪干扰信号,致使导弹不能命中目标。同时还在U-2飞机上加装红外照相设备,开始夜间入侵侦察活动。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西北地区成功爆炸。台湾当局为获取情报,一个多月时间出动十几个架次U-2飞机入陆侦察,其中侦察兰州、包头达六个架次。因此上级命令一营到兰州设伏。11月28日凌晨2时37分,一架U-2从福建连江进入内陆,5时10分进入一营火力范围,该营发射三发导弹,但因敌机施放回答式干扰,导弹没有命中目标。全营指挥员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

    罗瑞卿总参谋长指示:“要鼓气,不要泄气,找出原因,接受教训”。成钧副司令员当天赶到现场,亲自组织营连干部、技术骨干和科研单位人员,一起分析研究情况,总结经验教训。着重分析敌机施放干扰的情况,研究反干扰措施。经过部队和科研单位的共同努力,针对回答式干扰的反干扰设备迅速装备部队。并根据回答式干扰的波形特点,制定出操作技术反干扰措施,同时加强组织夜间战斗合练。

    1965年10月1日,一架U-2飞机由山东入陆,高度2万米时速750公里,经黄骅、大同飞向包头。设伏在该地的一营,采用近快战法,并成功反掉敌机施放的回答式干扰,发射三发导弹击落敌机,少校飞行员张立义被俘。一营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1967年9月8日,地空导弹十四营,在浙江嘉兴地区同样采用近快战法,反掉敌回答式干扰,再次击落一架U-2飞机。

    我地空导弹部队能屡屡击落狡猾的敌高空侦察机,创造奇迹,我总结了其主要原因:一是我军高层机关和首长战略战术思想先进,作风深入、务实,注重分析判断敌情,指挥正确;二是部队指战员斗志高昂,忠于职守,训练从严,作战指挥和战斗操作熟练,兵器技术保障良好;三是在战术、技术上敢于大胆创新,做到敌变我变,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牢牢掌握战争的主动,最终赢得胜利。我们应该保持和发扬这种战斗精神、优良作风和科学态度,使我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条:乌鲁鲁与大堡礁

    下一条:陈傅良诗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