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风采
    耕耘园

    君生永嘉, 诗学江西?————曹豳的诗与诗论

    作者:老干部工作部  编辑:  来源:   日期:2014-10-27  阅读:

    曹豳【bīn】,瑞安来暮乡曹村(今曹村镇)人,曹叔远族子,钱文子门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历任秘书丞、浙西提举常平、浙东提点刑狱、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守宝章阁待制致仕,年八十卒,谥文恭。

    曹豳有两句论诗名言,颇有意思,常为论者引用。宋陈世崇《随隐漫录》卷五:“宋坦斋谓曹东亩(畎)曰:‘君生永嘉,诗学江西?’曰:‘兴到何拘江浙。’‘然则四灵不足学欤?’曰:‘四灵诗如啖玉腴,虽爽不饱;江西诗如百宝头羮,充口适腹。’”

    这一段简要的答问,反映了他的论诗见解。曹豳与“永嘉四灵”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同时,在永嘉籍诗人都趋尚四灵之际,他却发表了这样不同的意见。四灵与江西诗派是相对立的,四灵派崛起原因之一就是为了矫正江西派的偏失。作为一个永嘉诗人,为什么舍近求远,反要步江西之后尘呢?

    分析起来,有其原因。其一,曹豳多居外任职,官位不低,在地位上与四灵辈有距离。其二,他以诗为“余事”,不欣赏苦吟。刘克庄《曹东甽集序》云:“诗直公余事尔,他人为之,有欲呕心肝者、断数髭而成五字者。”其三,他为四灵派诗人薛师石作的《瓜庐诗集跋》云:“余读四灵诗,爱其清而不枯,淡而有味;及观瓜庐诗,则清而又清,淡而益淡,始看若易,而意味深长,自成一家,不入四灵队也。盖四灵诗,虽摆脱尘滓,然其或仕或客,未免与世接,犹未纯乎淡也。”借评薛诗而表己见。于四灵之“或仕或客”(“客”指游谒江湖),颇有微词;言其诗风“未纯乎淡”,也表示了不满。这里的评论更进一步。

    “兴到何拘江浙”(“江”指江西派,“浙”指四灵派),说不囿派别,还是冠冕堂皇的话;而谓四灵诗“如啖玉腴”(“玉腴”指鱼鳔),味美爽口却不能果腹;江西诗“如百宝头羮”,虽庞杂但可解口腹之饥,即言四灵轻浅而不及江西实在,这才是他的真实看法。

    不过,具体来说,曹豳论诗主“淳音淡泊,自有余韵”;所奖赏的是“若淡然无味,而思之未尝不悠悠有得”之作。刘克庄谓其“律体精切帖妥,拍姚(合)贾(岛)之肩”,本质上还是与四灵同趣;只是视野要稍加开阔,不满足于四灵的单窘,也不作“呕心断髭”之苦吟。而且从现存作品风格来看,也见不出“诗学江西”的迹象。

    曹豳五律《五灵院》云:
    尚欠劳生债,重来古寺眠。
    敲门时应客,落石夜闻泉。
    春去少蝴蝶,山深多杜鹃。
    细书如案牍,独自坐灯前。

    笔墨简净,可为一诵。诗为嘉定间在家闲居时作。五灵院,在瑞安城西45里许峰山。曹豳留存最多的是七言绝句,《春暮》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春草池边独听蛙。

    早年所作《题括苍冯公岭二首》也很有名。之二云:
    村南村北梧桐角,山后山前白菜花。
    莫向杜鹃啼处宿,楚乡寒食客思家。

    处州(今丽水)古名括苍。冯公岭在缙云县西南。元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下:“括苍冯公岭,延袤数十里,其高插天。山之颠有半山庵,乃往来驻足之地,壁间留题甚多。东亩(畎)曹西士豳布衣时经过,题两绝于壁云(引略)。后西士出藩入从,仕路通显,庵僧模字锓板,揭之楣间。”梧桐角,亦称桐角,卷梧桐叶作牛角状,用以吹奏。蔡正孙评:“‘角’字新,言桐叶尖如角。”前二句传诵当时,被人们广泛引用。南戏《张协状元》第二十三出:“(白)村南村北梧桐角,山后山前白菜花。这般天气,情人不见。”寒食清明,有祭扫祖茔的习俗。身处楚地,客中闻鹃,思乡之情愈切。

    《咏缘竿伎》:
    又被锣声送上竿,这番难似旧时难。
    劝君着脚须敎稳,多少旁人冷眼看。

    赵葵(南仲)是南宋后期名将,抗金有战功。《宋史•赵葵传》:“端平元年(1234),朝议收复三京(东京开封、南京商丘、西京洛阳)。葵上疏请出战,乃授权兵部尚书、京河制置使、知应天府南京留守兼淮东制置使。”周密《齐东野语•曹西士上竿诗》:“赴镇之日,朝绅置酒以饯。适有呈缘竿伎者,曹西士赋诗云。”曹豳这时居朝任秘书丞兼仓部郎官。在官员们为赵将军出征河南举行的送饯会上,作者看到艺人演出缘竿杂技,有感而赋。即景讽喻,含有深意。

    诗说:在一片喝彩声中出师最要冷静谨慎,因为不同往时,这回面向的敌人是比金兵还难对付的蒙古军(是年正月蒙古灭金)。将军要站稳脚跟,稳扎稳打,莫轻敌冒进,那些反对派心怀鬼胎正等待着瞧你的笑话呢!旁人冷眼看,指斥朝中投降派冷眼相看,幸灾乐祸。诗写得含蓄又巧妙,婉而有讽,表现了诗人爱国忧国之心和对投降派的谴责。结果,宋军因急于开战求胜,粮运不继,而“所复州郡皆空城,无兵食可因”,“蒙古兵又决黄河寸金淀之水以灌南军(宋军),南军多溺死”(《续资治通鉴》),遂溃败。这证明了作者的告诫和忧虑不是多余的。


    (陈增杰/文 温州日报20140403/来源)

    0

    上一条:一字师,忘年交————我与赵瑞蕻先生

    下一条:气体高亮 清音盈耳————南宋温籍高官许及之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