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风采
    耕耘园

    家傍宝山莫愁贫

    作者:老干部工作部  编辑:  来源:老干部工作部   日期:2015-05-19  阅读:

    我的老家在乐清大荆。大荆与仙溪相邻。小时候我就听说仙溪有两个有名的村庄,一个叫南閤[gé],一个叫北閤。年青时忙于求学和工作,一直没有去探访过。今年清明节,回乡祭祖之后,我建议家人去游临览南北閤二村,大家都欣然同意。

    游北閤村时,我先去找一位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请他作义务向导。他是一位退休的中学体育老师,身子骨很硬朗。他很热情地陪我们东游西转,作了详尽的介绍。最后他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这里现在是全乐清最贫困的地方。开始我有些吃惊,但仔细想想,回忆自己去过或电视上看过的别处农村,觉得这里确实有待进一步开发。

    南閤和北閤村,乃至仙溪镇,有很好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据我的孤陋寡闻所及,也可以总结出仙溪四大宝来,那就是“显胜门,绿水溪,唐遗风,章纶公”。

    显胜门是雁荡山的一处著名景点,游人往来不绝。但可惜的是,游客像梭子一样穿过南北閤村,没有给这里留下任何财富的影子。

    绿水溪傍北閤村而下,溪水清绿,是雁荡山一处极其罕见的景致。朱自清先生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题名为《绿》,写的是瑞安仙岩梅雨潭水的清绿景色。我年青时见过的梅雨潭,应该和朱自清先生见过的同属一个样子,但我觉得梅雨潭水的绿和仙溪水的绿相比,用现代的美学标准来衡量,相差何止十百倍。现在绿水溪两旁已建有堤坝,如果堤上再栽些红桃绿柳紫樱,溪里再放几艘游艇画舫,定能让游客欲仙欲醉。

    北閤村的李氏家族,据说是唐代皇族的后裔。李姓祠堂里高悬着一块木匾,上面写着“唐代遗风”四个大字。我没有详细了解李氏先辈中有哪些杰出人物,但我小时候听说这里出过一位青年才子,姓李名瑜字子瑾,他应该是中国最后一代学习用古文写作的文人。他是康有为带的最末一批的学生。康有为去世后,他和另外两位同学帮助康家整理学馆遗物。1934年,他出版过一本《李子瑾文录》,有多位学界名流如章太炎、黄宾虹等人都替他题字或写序文,序文中颇多嘉许和鼓励的言词。他的诗词也写得极佳,著名画家丰子恺的《古诗新画》中就引用李子瑾诗句作过一幅画。我见过李子瑾的书法作品,写得极其飘逸潇洒,他的后人中应该保留有他的墨宝。可惜这位李子瑾,也和古时的周瑜公瑾一样英年早逝。李氏宗祠建得极有气派。现在里面堆满村民的家具和杂物。村里如果开发旅游业,这里是一个极佳场所,可供陈列文物,开设小卖铺,还可供演出。

    南閤村现在已建有一条牌坊街,初步具备开发旅游业的条件。我们去观光时,有一些外地青年游客在摄影留念。街上开门营业的店铺极少,见到最多的是老人们在晒太阳闲聊,偶尔也看到一些孩子在玩耍,颇有一番“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景象。南閤村在明朝中叶出过一位左侍郎的大官,姓章名纶,民众尊称他为章纶公。他一生的为人为官,都称得上高风亮节,一直为当地后人所敬仰。此后明清两朝四五百年中,南閤村出了五六位进士和举人,他们也都效法章纶公的榜样,清白做官,热心为民,得到皇帝的嘉奖。老的石牌坊毁坏了,村民重立木牌坊纪念他们,这就是牌坊街的来历。把南閤村打造成一个弘扬中华美德的基地,是我们今人的任务。

    南閤北閤村种植的一种梨子,俗名蒲瓜梨。这种梨子不但滋味香甜可口,据说藏到过冬后,还有去火消炎的治病效果。这里种植梨树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近年来发展后劲似乎有些不足。如果把梨树种植业发扬光大,早春到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是一种何等灿烂的景象。如果山上再种一些香樟、桂花、红豆杉,那就会如俗话说的那样,种好梧桐村,定能引得凤凰来。

    仙溪人要朝“仙”字路上阔步前进。我们不但要把仙溪建成旅游胜地,还要把仙溪建成养生宝地。发展旅游业和民宿业,外地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何不学一学唐僧的精神?

    书生言事,空想过半。谁能帮助乡亲们拟订一份全面开发的规划?谁能为他们提供“第一桶”开发资金?只能依靠各级党政领导。

    亲爱的乡亲和朋友们,家傍宝山莫愁贫,解难脱困定有时。青山绿水是子子孙孙赖以生存的根本,发财致富时千万要注意保护好环境,保护好子孙赖以生存的根本。

    乙未清明后写于温大逸夫楼 木立土

    (杨章尧/文)

    0

    上一条:一次幸福的选择

    下一条:社会和谐视野中的温州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