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风采
    耕耘园

    方言:民俗文化的优质载体与解读钥匙——以浙江温州 “瓯语”为例

    作者:老干部工作部  编辑:  来源:   日期:2015-03-25  阅读:

      温州古称瓯、东瓯、永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因“瓯”是温州的古称,所以温州方言又称“瓯语”。温州地处浙南,但瓯语地域性极强,出了温州地界,谁也听不懂。于是,有人把瓯语比喻成“鸟语”,也有人骂温州话是“瘟话”,被誉为中国最难懂的方言。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也是民俗语言的组成部分。方言是民间文化史的化石,是民间文学创作的工具,同时又是解开地域民俗和民间文学之谜的钥匙。
      
    一、瓯语和瓯歌

    自古以来,瓯地民众就好歌善歌。尤其到了南宋,民歌越来越发达,而且独立于酬神活动之外,人们用歌声开始自娱自乐了。永嘉著名学者叶适在《水心即事》诗之五曾写到:“听唱三更罗里论,白旁单桨水心村。”“罗里”是温州歌谣中的和声,诗人在夜半,在他的居住地水心村,还能听到有和声的民歌。既然是和声,势必是一人唱众人和,反映了当时民歌的盛行。温州民众丰富的生产与生活习俗,在瓯歌的传唱中流传下来。
      
    月光光月光光,佛上堂;芝麻盐,配天光;紫带豆,配日昼;红粉茄,配接力;乌干菜,配黄昏。
      
    这是用瓯语演唱的一首温州童谣。“天光”、“日昼”、“接力”和“黄昏”是歌中的关键词。在瓯语中,这四个词的意思分别是:早餐、中餐、午后点心和晚餐。这首童谣唱出了一日三餐和午后点心的下饭菜。
      
    温州童谣中还有一些表示称谓的方言词,如《温州城里小南门》中的“番薯干,兑老安”,“老安”指老婆。又如《沙巷》中“沙巷里老嬣(女宁)客”,“老嬣客”指已婚妇女。《娒娒,你姓阿尼》中的“娒娒”指小孩。

      二、瓯语与瓯俗

    民俗学家乌丙安认为,俗民惯用的俗语,包括歇后语和谚语,还有特殊的语言艺术民间谜语。流传于温州民间的俗语,短小精悍,含义深刻,带讽刺性寓意的较多。要想解读温州俗语,必须初步通晓瓯语,并对温州民俗有所了解。下面以几条温州俗语为例:
      
    例1:囡儿出嫁要分糖金杏。
      
    这是温州民间广泛流传的一句谚语,人们一听就知道与婚嫁习俗相关。但是,如果深究什么是“糖金杏”,许多人就不知所以然了。女儿出嫁分糖金杏,是温州一项有特色的婚嫁习俗。金杏,就是石榴,瓯语叫“金杏”。糖金杏,是将白糖染成红色,煎成浓汁,然后用模具压出石榴形状,冷却后即成。糖金杏最初是纯白色的,因为当时没有食物染色剂。以后随着人们对红色的喜爱,尤其是在办喜事时对红色的偏爱,糖金杏也变为红色了。糖金杏有大、小两种,大的一个有三四斤重,小的一个仅几两重。惯例是,在“送日”(男家选定婚娶日子,通知女方)时,男家要用方盛,送到女家,一般是大的送一个,要插上彩色绒球,用玻璃匣子装好,摆在新房中,小的则视女家亲友多少而定,有多少家亲友,就送多少个,表示祝贺新婚夫妇早生、多生子女,像石榴般多子。
      
    在温州,糖金杏的制作已有一百多年历史。18世纪末,糕饼艺人赵庆庚从乐清搬到温州定居,开始制作糖金杏,并在民间一直流传。至今,制作糖金杏还是温州地方的一种特殊生产习俗。

      例2:上凳上桌,还想上灰阁。

      要弄清这句俗语,首先必须明白何谓“灰阁”。“灰阁”是温州方言,指供灶神的处所。旧时,温州民间与全国多数地区一样,信奉灶神,认为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视察和掌管祸福善恶的神灵,说他每年农历十二月廿四夜,要到天上汇报民间凡事的。所以,人们对这位官职不大的灶神也带几分顾虑。因而,每户人家都用三块砖板在灶头砌一座类似匣子的简陋“小屋”,温州话称之为“灰堂阁”,也叫“灰阁”。灰阁内供有灶神像,左右张贴对联道:“上天奏好事,下地降吉祥(或“下界报平安”)”。“上凳上桌,还想上灰阁”这条俗语,借温州民间“祭灶神”这一民俗事象,对得寸进尺、贪心不足的人给予了辛辣地嘲讽。作为俗语,它又是温州民间信仰的一种载体,记载并保留了温州“祭灶神”的习俗。

      例3:潮涨吃鲜,潮落点盐。

      这是反映温州沿海地区渔民饮食习俗的俗语。在这条俗语中,要解释的关键词是“吃鲜”和“点盐”。在瓯语中,“鲜”,指海鲜,“吃鲜”即吃海鲜。“点盐”的意思是“用筷子蘸咸盐下饭”。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在温州沿海地区的渔民,遇到潮水上涨时,可捕获到一批海鲜,大吃大喝;但逢退潮时便一无所获,只能点盐下饭,艰难度日。俗语的引申义是奉劝人们在经济上要有一个开支的计划,不要“今日有酒今日醉”,避免有钱时挥霍不止,无钱时则清贫度日。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瓯语、俗语和民俗的密切关系,瓯语担负着记载民俗、保存历史文化的功能。

      三、瓯语在民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方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社会生活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丰富多彩的方言反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而方言的变迁又折射出社会的变迁。瓯语现在还是一种“活”的语言,活在450万人民的口头上。作为汉语的组成部分,瓯语和其他方言一起,构成了汉语的多姿多彩,缺少了任何一种,都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损失和悲哀。而温州话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远远未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如果说保护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责任,那么,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也同样义不容辞。而保护方言,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保护民俗文化自身。


    (邱国珍、赖施虬/文 王鹏/整理 温州大学报/来源)

    0

    上一条:两才相遇诉芳情 一段姻缘惜难成——郑僖与吴氏女诗翰传情

    下一条:深入英伦——爱丁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