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风采
    温大学人

    马贝加:汉语介词语义演变模式

    作者:  编辑:  来源:离退休工作处   日期:2020-09-13  阅读:

    马贝加,女,生于1950年,祖籍浙江省平阳县。1969年赴黑龙江插队,1978年考取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1981年毕业。1999年晋升教授。在《东亚语言研究》《中国语文》《语文研究》《语言研究》《方言》《汉语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两部:《近代汉语介词》《汉语动词语法化》。代表作:《在历时分析中如何区分动词和介词》《试论从“所为”到“处置”的演变》。

    作品展示

                  《汉语动词语法化》·中华书局2014年版

                      《近代汉语介词》·中华书局2002年版

                               研究成果

                       《汉语介词语义演变模式

    《汉语介词语义演变模式》是2013年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YY113),2018年结项。本课题研究旨在探讨汉语介词的语义演变模式,创获主要在理论探索、方法创新和对导致演变的语义因素的分析等方面;同时,对以往的研究也有所修正和补充。

    理论建树

    本课题企图建立在汉语基础上的与介词相关的演变的理论框架,主要创获是提出“首发”和“后随”两种不同类型的演变模式。以往的研究已注意到一组词义相同或相近的动词向介词发展时(包括介词继续语法化)具有相同的演变方向、路径或演变结果,但未仔细区分各个成员的演变特征,大多论及“类推”“词汇替换”或“平行虚化”即止。本课题区分了“首发”和“后随”的不同,认为首发模式中的主要特征对后随模式起着制导作用,影响力贯串同类演变的始终,但从历时角度看,“首发者”和“后随者”之间不是“拷贝”关系,每个成员都走过具有自身特征的语法化历程。

    对演变的语义因素的研究

    本课题对导致“动词——介词”演变、介词功能扩展以及介词的“非范畴化”的语义因素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语义关系变化、时间关系变化和句子推理意义变化等因素。其中“语义关系变化”是第一次明确提出,而且有系统阐述和详细分析的。这种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也具有创新性。

    对语义演变方式的探索

    运行动词是汉语介词的一个重要来源,本课题研究将“运行动词——介词”演变方式分为两种类型:运行概念剥离和运行概念消失。“运行概念剥离”是指“运行”概念消失,但与运行有关的概念(指运行抵达之处、运行方向或运行路线等)留存。如终到处介词“到”、方向介词“向”、沿途介词“沿”等产生时,“运行”概念消失了,但与运行相关的“目的地”、“方向”或“路线”等概念还保留着,这种演变多发生在“运行动词——处所介词”的演变中。

    关于“句子推理意义”的研究

    以往的研究大多描写动词本身的词义虚化过程,罕见从“句义制约”角度研究介词产生的因素。少数介词的产生过程很难寻觅词义虚化的轨迹,但可以从“句义制约”的角度去解释。

                     对已有研究的修正和补充

    关于萌生介词的结构式

    以往的研究者认为介词萌生于连动结构,本课题认为虽然介词大多萌生于连动结构,但在兼语、述宾、主谓三种结构中也可以萌生介词。至少有两种介词萌生于“非连动结构”,一是被动介词,一是差比介词。

    对介词继续语法化的路径的补充和修正

    在介词产生及其继续语法化的路径方面,许多学者作了成功的研究。本课题研究区分了并列连词(限于可溯及动词源头的)来源的三种类型:一是有动词和交互介词两种来源的,二是只有交互介词一个来源的,三是只有动词一个来源的(来自“兼及”义的并列连词,如“及、兼”等)。

    (来源:"温大中文"微信公众号)

    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oE1SKEX_mx2IflLzleGEQ

    上一条:黄世中|谢灵运山水诗之旅

    下一条:吴其南:成长的身体维度——当代少儿文学的身体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