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风采
    温大学人

    甘于淡泊 无私奉献——记全国优秀教师、温大副教授陆干文

    作者:  编辑:  来源:温州大学校史馆   日期:2008-10-15  阅读:

    清贫的家……在这里,记者看不到任何奢侈的摆设,闻不到现代化的气息。空荡荡的房间里,唯有一张床,一张书桌,两张藤椅,和一撂撂书籍资料。

    这就是温州大学建工系副教授陆干文老师的家。

    陆干文老师头发斑白,衣着朴素,神情安祥地和我们谈起他的地震工程研究领域,他对教书的理解,对学生的期望,唯表不谈他的清苦生活,内心的无私奉献,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的耕耘……

    陆老师出生在温州,195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结构系。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和江苏省地震局工作,并一直从事地震工程研究。他参与了科学对南京长江大桥的抗震研究工作,这项特大桥梁原型结构的动力试验在国内属首创;参加了对京津地区桥梁现状的普查,为抗震加固桥梁提供了依据;他为泰山等核电站场地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性,为我国首次自行设计建设核电站提供了抗震设计的可靠科学依据。他成为国内该领域中有影响力的专家。近20年,他与在温的妻子一直分居两地,过着俭朴的生活。

    1985年8月,他调回温州,进入温州大学执教,从而掀开了人生新的一页。在温大仅4年,陆老师就连续两年被评为市劳模;在任教的第4个年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虽然他有过突出成绩,却从不炫耀自己,而是更谦虚谨慎,任劳任怨。为了教好每一节课,他花时间深钻教材,查寻资料,不断探求和改进教学方法。平时对学生和青年教师提出的疑难问题,总是热情、诚恳、耐心地解答。他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学生。记得今年九月份他主讲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期终考试以后,一位女生央求他将她的总评分79.4改为79.5分,可他丝毫不给情面。这种严谨的态度,深得师生的好评和尊敬。

    在担任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外,这几年,陆老师还承担了交通部公路抗震规范编制工作。患高血压的他,每年还要奔东跑西。1986年10月在北京参加规范讨论会期间,他收到从温州发来的父亲病危的电报。为了工作,他竟没能跟弥留之际的父亲见上最后一面。完成此项工作之后,他为学校创获科研经费1.7万无,却未向领导提出任何个人要求。在有些人的眼里,他是个难以理解的、甚至背时的人,因为在别人看来是“创收”的好机会,他却只有推却的份。1987年,温大办了一个工程测绘培训班,系里让他也去兼几节课,多些收入,他很干脆地推辞了,理由是得把正课上好。为了本职工作,他不知推掉多少这样的“美差”!

    他和妻子一月收入总共不足300元,上要赡养岳母,下要供养念书的儿子,一家过着清苦的生活。本来以他的学识水平,去兼几节课、搞些设计赚些钱是举手之劳,但他一概不干。亲朋好友都劝他别这么“傻”。他平淡的说: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如果单纯为赚钱,势必会影响本职工作和自身提高,从长远来看于已于国家都不利。

    在他的陋室里,我们还见到他的妻子林风,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职员。说起丈夫,她说:他呀,纯粹的“书呆子”,整天只知道写呀算呀,工作起来把什么都给忘了。

    临走时,我们再一次环顾四壁空空的陋室。是的,在物质方面,他可以说是贫穷的,但在精神上,他却是个富足者。

    (作者 邓江红 周山 《温州日报》1990)

    0

    上一条:志若兰兮终不移——访张桂生老书记

    下一条:藐视困难 勇于创新——记方培生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