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风采
    温大学人

    先生, 姜嘉镳

    作者:  编辑:  来源:温州都市报   日期:2011-06-15  阅读:

    与姜嘉镳先生相识有28年了,算起来先生今年虚岁已70,在古代也算古稀之年。但在我们眼中,他依然是那个睿智机敏,魅力四射的老顽童。

    有人戏称,在温州,初、高中有一半的老师是他的学生,有一半的“文学青年”乃至“文学中年”也是他的学生。两个一半加起来,人数自然不少。说起学生,里面的名人自然也多。每当与先生品茗把盏时,先生总是乐呵呵地掰着手指:绍国出了本什么新书,建光又导演了一部新剧,陈河又写了一篇新小说,当然这些都是学生中的名人。其实他教的是师范生,学生大多是安贫乐道,在三尺教台上催笋成竹,润花著果,传道授业解惑而已。当然,也有极个别冥顽之徒在误人子弟。

    学生多了,自然也有当官的,先生很有平民意识,倒不大喜欢结交权贵,反而觉得这送往迎来的活难弄。偶闻一正厅级的学生居然养了5个二奶,先生一脸诧异,说当年这小子在人前还挺害羞的模样,居然有这么大能耐,真是“后生可畏”。他幽默地戏谑道,人生小舞台,好剧本要自个写,好演员要自个做,太蹩脚就容易把戏演砸啦!话虽然说得轻松,其实先生宅心仁厚,每当学生出了点成绩,他总是去电表示祝贺,学生出了事,他总是唏嘘不止,前者没有他的功劳,后者仿佛这也是“师之惰”。

    与先生相识纯属偶然,上世纪80年代初,温州市举办首届诗歌大奖赛,我因私底下仰慕唐湜,便以唐先生的遭遇为素材,写了一首叙事诗,不料却获得评委们青睐。先生爱才,更是鼓励再三,可是我天生愚钝,自认为白话为诗已百年,好诗不到10首,其余基本是不入流。甚至认为以“不但、而且”入诗是对中国语言的亵渎。便以此为借口,玩了一票便逃之夭夭,今日想起实在是辜负先生的期望。

    后来,有幸成为他的学生,那时先生也就40刚出头,大腿关节有恙。记得上第一节课时,在九山河原温师院,上五层楼的教室,先生扶着楼梯扶手上去,一步一步走得很艰难。当学生们以惊讶的目光望着先生时,他已精神抖擞地站在讲台上。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眼睛如孩童般的清澈,表情如智者般的从容淡定,那有磁性的抑扬顿挫的男中音,很有吸引力。从此先生将我们领进巴尔扎克、美里梅、契诃夫、罗贯中、金圣叹的殿堂。

    先生的课堂艺术堪称典范,时而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时而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娓娓道来,甚是入味。先生还有一绝,他将中外名著名篇的段子记在像扑克牌大小的纸上,时不时给我们读上一段,他那绘声绘色使人身临其境。多少年过去,许多学生回想起来,先生激情四溢的感染力,实在让我们领略“音色”这两字的魅力。

    后来听先生朗诵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李白的《将进酒》,才知道先生的课堂魅力绝非一日之功。

    先生善于用温州话吟咏把玩古诗词,他领略古诗词的精髓,走入古人的内心世界,推敲每首歌曲,乃至每一个乐句,完美地再现了古诗词的意境。如李白的《蜀道难》,他追随着李白的想象翅翼,感情充沛,高低起伏,以特有的韵味感染了听众。可谓“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被北方人称之谓鸟语的温州话,其实却保留着中国原始的气息,用温州话吟咏古诗词,亦吟亦唱,笔者认为这可是我国艺术王国残存人间的绝唱。可惜先生却常常将此项绝活当玩票。我想也应招徒授业,让绝活后继有人。常听老人们说,温州话保留了众多的古音,无怪先生的吟咏如同天籁。古诗文常见“仰天长啸”,据说,啸是一种唱法,后来不知为何失传了。

    先生说,古诗词形象的塑造成功,离不开诸多艺术手法和技巧的巧妙运用。“转益多师是我师”,传统声乐语言给诗词艺术的吟咏展开了想象的空间。他认为,吟咏艺术除了气息、技巧和发声之外,主要功夫在于语言。汉语的特点是单音节多,而且讲究声调变化,特别是古典诗词,它是以诗词的格律来组合的,在吟咏时要非常注重咬字的清晰。要把一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交代得清清楚楚,的确达到了“出声清晰、归韵准确、收音隽美”的境界。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体现在声音的强烈色彩对比上,其实这和歌曲演唱的感情表达是相一致的。在处理声音的对比方面,用开合、收放、起落达到了声音造型的完美境界。先生多才,退休前任温州师范学院音乐系系主任。都说艺术是相通的,先生在写作、声乐、气功、朗诵各门艺术均有造诣,甚至对书法艺术也十分着迷。他有很多“为人民服务”的虚衔,什么中国写作学会会员、中国声乐学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华东分会理事、浙江省写作学会常务理事等。据他本人讲,拿工资的只有一个地方。

    从事中文教学近40年,先后在温师院中文系开设现代汉语、写作、现代小说技巧以及朗诵艺术研究等课程,故门生遍温州。对当代作家林斤澜颇有研究。曾写《矮凳桥系列的烘托艺术》和《林斤澜短篇小说的结构艺术》等文章,故被林斤澜引为知己。他还出版五十万言音乐专著《民族民间音乐》。文学创作方面,发表过电影文学《辛弃疾》(合作),出版过散文集《小城遗风》、传记文学《声乐大师郎毓秀》。

    先生退休后,依然精力旺盛,除了有更多的时间“为人民服务”外,5年前,由先生牵头创办的温州市朗诵学会成立。为成立学会,先生不顾年高体弱,四处奔走,上下游说,终于温州树立起这块牌子。5年来,朗诵学会组织上百场的朗诵,他们下企业,到兵营,在田头,登舞台,无怨无悔地为人们奉献一道又一道的精神食粮。学会运转需要经费,先生居然放下读书人的架子去拉赞助,如此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令学生们感动不已。5年过去,学会不断壮大,现在平阳、龙湾、乐清、瑞安、苍南相继成立了分会。先生常常登台,吟咏一曲博得满堂彩。学会常务副会长王丽说起姜先生,他那种执着、敬业,真令人钦佩。

    先生善气功,痴迷不亚于吟咏古诗词,每每为他人放气疗病,别人不信,他却对自己的功力深信不疑。先生善良,心底无私,为他人做嫁衣,乐此不疲。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如今,这样的好人不多了。上次探望先生,闻患有小恙,我悄悄告诉他一秘方,每餐喝一小杯葡萄酒,保证可以再登台吟咏,先生听了,轻轻一笑,不置可否。先生胸中有诗,自然心底明澈,这点小病小灾,哪能难倒他。

    (沈智毅/文 温州都市报20080713/来源)

    0

    上一条:南下温州的人生岁月——访离休干部、原温师专党委书记吴佩之

    下一条:温州教育界的老前辈——访浙南括苍游击支队老党员、原温师院党委书记李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