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风采
    温大学人

    原温大校长曾宪楠逝世

    作者:  编辑:  来源:温州都市报   日期:2012-11-12  阅读:

    他是温州电子工程会战的发起人,他情系老温大的建设,他还是一位开明的父亲

    曾宪楠,原系老温州大学校长、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1月7日下午1时35分与世长辞,享年76岁。

    发起“电子工程会战”的物理专家

    曾宪楠除了担任过老温州大学的校长外,还是物理方面的专家。他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1951年毕业于温州第一小学(今广场路小学),同年考入温州市立中学初中部(今温州二中),1956年从温州二中高中部毕业,考入山东大学物理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之后的日子,他赶上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大潮,从加速器转向离子注入设备及在集成电路中应用研究,与其他人一起先后研制成功并用于集成电路批量生产的低能和中能离子注入机,为我国集成电路初期生产作出了贡献。

    1977年12月,曾宪楠受到照顾,被调到温州仪器仪表厂工作,夫妻不再分居。那时候,全国流行抽调各方技术力量集中突击一个项目进行打歼灭战,号称“大会战”。温州也曾经组织过电子工程“大会战”,轰动全省,曾宪楠正是其中的发起人。1991年,他结束科研生涯,走上了行政管理工作岗位,调任新建的温州大学主持行政工作副校长,1994年年底任温州大学校长,直至1999年9月退休。

    同事眼中:校长是“拼命三郎”

    “曾校长刚任职时,温大是三个‘二百五’,招生规模250人,操场面积250平方米,教师规模250人。”现任温州大学宣传部长的潘玉驹当时是老温大校办秘书,他说,曾宪楠任职后,在各方面支持下,新教学楼建起来了,招生扩大,师资力量扩大,过去一直欠缺的成人教育也筹办了起来,“短短几年,学校就发生了巨大变化。”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潘玉驹和温州大学就业处处长孙广福时,他们正在去曾宪楠家的路上。孙广福1996年进入老温州大学人事处工作,他说,曾校长特别重视人才引进,多次带人前往北京招揽人才,都亲自面试,诚心邀请。“那时从外地招来的老师在温并无安排住处,曾校长就自己帮忙联系解决,那些老师如今都已经成为学校的骨干。”说到这件事,身为苏州人的孙广福颇为感慨。

    “我与曾校长同年,他就这么离开了,实在有些突然。”陈秀士是温州大学的退休老教师,退休前曾担任老温大科研处处长,一直与曾宪楠共事。“那时我住得近,常常在晚自习期间到学校看看学生,每次晚上十点多晚自习结束,曾校长办公室的灯还亮着。”陈秀士说,虽然曾宪楠是校长,却总是整天在学校里跑上跑下,因为身体不太好,走到三楼的校长办公室对他来说都很费力,每次走到二层就要站在楼梯间里歇一歇,等气喘匀了再接着走。

    子女眼中:父亲传道重于授业

    记者昨天下午联系了曾宪楠的大儿子大曾,他说,父亲从不限定子女的发展道路,“只要是适合你的,有兴趣的,那就好好努力把那份职业干好。”曾宪楠去世后,他生前的亲戚、好友都纷纷前去悼念,大曾向大家表示感谢。

    在儿子的眼里,父亲是个执着科研、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人,付出不计较所得,他对待教育开放、民主的观念一直感染着兄弟二人。

    “我读大学的时候曾经收到父亲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至今谙熟于心。信中,他不提读书,不问成绩,却写道:‘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人的价值观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不要人云亦云,以免盲从迷失自我’。”大曾说,父亲的教育从来不是计较分数,如果说读书学到的是“业”,那么父亲传授给兄弟二人的则是做人处事的“道”。曾宪楠重视修养、情操的教育方式也正影响着两个孙子,兄弟二人用父亲的方式教育着自己的孩子。

    记者 周琳子 (温州都市报2012-11-10/来源)


    0

    上一条:繁富华赡的多彩诗苑——读《云轩诗词曲联选粹》

    下一条:马大康:支边青年到大学教授